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東方之珠,浪漫依然。

為期三天的第三屆香港佛山節12月16日在香港沙田圓滿落幕,但一輛塗滿佛山元素的觀光大巴仍在香港大街上穿梭,向香港市民和世界各地遊客展示“佛山製造中國功夫”的流動廣告。

從遮打花園到長沙灣遊樂場,再到沙田硬地足球場,香港佛山節已經連續舉辦三屆。按照“三點構成面”的數學定律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思想,現在是審視這個活動的時候了。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從遮打花園到長沙灣遊樂場,再到沙田硬地足球場,香港佛山節已經連續舉辦三屆。龍建剛攝)

香港佛山節是怎麼來的?

這是林鄭月娥的建議。2016年5月,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的她到訪佛山,當面邀請佛山到香港舉辦一個“佛山節”,全方位展示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佛山。

佛山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欣然響應,並隨即啟動相關籌備工作。其實,佛山和香港之間的交流、交往一直非常頻繁,但這些交流、交往大多以商貿洽談、鄉情聯誼為主打,且多以各區、各鎮或者某個行業的名義進行,缺乏一個以“佛山”為整體包裝的綜合性活動。這樣的缺陷和遺憾,讓兩地在香港佛山節問題上一拍即合。

經過半年的緊張籌備,第一屆香港佛山節於2016年11月24日在香港登場,一連五天的活動共吸引近10萬多香港市民和遊客到現場品佛山美食、看佛山武術、賞佛山非遺。開幕那天,林鄭月娥不僅參觀了眾多佛山展位,還品嚐倫教糕、蒸魚餅等傳統美食,瞭解藤編、剪紙等傳統工藝。

在此之前,內地沒有一個地方在香港辦過這樣的“節”,佛山又喝了一道“頭啖湯”。香港市民和輿論反響都很好。佛山第一炮算是打響了。

成功不是偶然的。

走在香港街頭,很容易發現林林總總的中藥、武館的廣告,它們幾乎和佛山有關;大街小巷有不少餐館以“順德名廚主理”為賣點。香港的超級富豪中,如果以籍貫而論,佛山籍排名前列。居住在香港的50多萬佛山鄉親,就是香港佛山節取得成功的背景和底氣。

缺少這個支撐,香港不會邀請,佛山也很難下定這個決心。

必須承認,香港佛山節辦過三屆之後,很難再有當初那種新鮮感和轟動效應。如何適應“香港佛山節”的常態化運作?這是佛山需要面對的大問題。在佛山和香港,我都聽到一種議論和擔心:香港佛山節還能不能辦下去?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在第一屆香港佛山節之前,內地沒有一個地方在香港辦過這樣的“節”,佛山又喝了一道“頭啖湯”。)

事情取決於格局和心態。

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改革開放初期,順德北滘鎮黨委書記兼鎮長區祥賢第一次走出國門,穿的是一件幾十元的黑色西裝,打的是一條几塊錢、皺巴巴的領帶。第一次和外國人見面,不知道是該握手還是擁抱,帶他出去的香港鄉親提醒說要擁抱還要親一下,但沒講請楚是先親左臉還是右臉,於是區祥賢只好閉上眼睛等老外先親……

回首改革開放所走過的40年曆程,佛山製造的起步,首要推力來自香港。佛山人走向世界的第一批“領路人”就是港澳鄉親。

前幾天,南海大瀝鎮在香港舉行一場“感恩香港,擁抱世界”的招商路演。“感恩”二字彰顯大瀝的情懷和良知。

大瀝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是有香港力量的推動和帶動:1979年,香港內衣大王羅傑倫來到大瀝鹽步投資建設麗施胸圍廠,由此催生了大瀝完整的內衣產業集群,日後成為“全國內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1992年,港商鄺匯珍創辦的亞洲鋁材廠在大瀝開業,而今的大瀝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精良的鋁型材生產基地之一。

同樣,順德北滘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風扇第一鎮,香港影響功不可沒。

當年楊國強初入房地產行業,是順德鄉親、香港地產大亨李兆基帶他在地中海的郵輪上日夜長談、言傳身教。被外界視為佛山“三舊”改造最成功的項目——“嶺南天地”,負責操刀的也是香港的地產公司。

有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有高人指路。一路走來,如果評選一座對佛山影響最大的城市,也許非香港莫屬。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南海大瀝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是有香港力量的推動和帶動。圖為大瀝廣佛智城。南方+記者 戴嘉信攝)

30多年前,“廣東四小虎”如日中天的時候,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來到順德、南海實地考察調研,總結出兩地的發展秘訣——借船出海,費老所說的“船”就是香港。

那麼,今天的香港還能擔當佛山出海的“船”嗎?答案是肯定的。

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紐倫港”,成為世界金融體系的樞紐與支點。在國家發展戰略定位中,香港扮演著中國連結全球的“超級聯繫人”作用,而在粵港澳大灣區格局中,香港的龍頭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2017年4月,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率團考察佛山,首次提出“香港+佛山”一起面向全球、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梁振英說,國際貿易是香港的強項,香港有大量經驗豐富、國際脈絡廣泛的大大小小貿易公司,可以配合佛山的創新力量,走進最好的國際市場,找到最好的買家。

同年6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香港+佛山7大領域11個重點合作項目,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積極回應。

“香港+佛山”的核心立意在於:依託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等重點合作平臺,深化在金融、貿易、專業服務、產業載體等各領域的合作,聯手參與全球競爭合作,實現產業共榮,為香港現代服務業的繁榮特別是保持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地位提供支撐,為佛山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說,要將佛山製造業優勢與香港國際化優勢充分結合,推進各領域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發揮實效。有學者說得很具體:用香港的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經貿服務、專業服務,來幫助佛山草根經濟和民營經濟轉型。

這樣的大勢,決定了香港佛山節是一件需要辦好的大事。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香港+佛山”的核心立意在於:依託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等重點合作平臺,深化在金融、貿易等各領域的合作。圖為廣東金融高新區。南方+記者戴嘉信攝)

香港佛山節是佛山第一個境外大型推薦活動,佛山市市長朱偉表態要打造成一個品牌。這個“節日”的承辦者之一是香港佛山社團總會。

這個以“愛國愛港”為創會宗旨的社團組織前不久成立第二屆董事會時,前往祝賀的佛山市委副書記區邦敏代表佛山市委、市政府表明態度: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旅港鄉親社團的建設和發展,將努力拓展領域、搭建平臺、創造條件,推動旅港鄉親社團在促進佛港繁榮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下,希望廣大鄉親朋友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資源,努力把“香港+佛山”建設成佛山對外開放的高質量平臺,將香港佛山社團總會建設成為佛山在香港的一張亮麗名片。

香港佛山節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抓手。

辦大事需要花大錢,在香港辦大事更是如此。今天的佛山,承擔這筆費用完全不是問題。儘管招商引資也是香港佛山節的重要考慮,但必須立足長遠、久久為功。如果純粹以引多少資、招多少商來衡量“節日”的效果,那就會做得很累。此外,香港佛山節的檔次和氣氛,也不能以有多少官員出席為標誌,否則就會辦得很苦。面子重要,裡子更重要。既然是辦“節”,那就是要享受一種輕鬆和喜悅,辦成香港鄉親和市民認可的“嘉年華”就是最大的成功。佛山要有一種定力和自信:支出不會打水漂,付出總會有回報。

沒有春天的播種,哪有秋天的收穫?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第三屆香港佛山節現場,香港市民和遊客到現場品佛山美食。 龍建剛攝)

有兩條最新消息:其一是停航多年的高明至香港的航船近日已經復航,嶄新的客船取代過去的舊船;其二是佛山即將開出一條廣珠西線高速——港珠澳大橋西沿線——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的客運班線,比原來佛山通過廣州—東莞—深圳後前往香港,更加直接和方便。

佛山人還有兩個期許:希望早日看到南海三山的“香港城”是什麼模樣、佛山西站何時開通直達香港的高鐵。儘管廣州南站離佛山很近,但從佛山西站坐高鐵去香港,那種感覺肯定更棒。

香港+佛山,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

(文章首發於2018-12-17《南方日報》,作者系佛山商道研究院聯合創始人&首席研究員、資深媒體人、著名時事評論員)

香港佛山節掠影: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香港佛山節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