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從交通末梢變交通樞紐的變遷


寧波從交通末梢變交通樞紐的變遷

上世紀80年代的江北輪船碼頭。

<strong>“上海輪船”時代:12小時海上過夜

在上世紀70年代,不僅是到上海,寧波城區到外埠的主要交通方式都是船。當時家住月湖邊的繆彬鉅,每次都要到南門碼頭去乘到奉化方橋的船。“這種船,每艘大概能載三四十人,由一艘拖輪帶著,前後共拖著八九艘。”繆彬鉅回憶,從南門碼頭到當時的鄞縣橫漲渡口,大約需要兩小時,再從那裡擺渡到奉化江對岸的方橋。一早從家裡出發,下午才能到方橋。

船開了,天色漸漸暗了,繆彬鉅出艙往甲板上走,船上有賣小吃的,賣報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來到甲板上,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夜色,清涼海風打在臉上,混雜著汽笛聲和海鳥的鳴叫……第二天天矇矇亮的時候,輪船靠泊在上海十六浦碼頭,一趟12個小時的旅行結束了。

<strong>高速公路時代:滬甬間從四小時縮短到兩個半小時

1987年,寧波引進了挪威進口的“甬興”輪,成為寧波-上海航線第一艘高速客輪,它的航線是從北侖小港到上海南匯蘆潮港。不過寧波人去上海首選的還是輪船碼頭駛出的“上海輪船”。“它傍晚從寧波出發,第二天一早到上海。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滬杭甬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寧波到上海的直達大巴每天有接近70班,可以到車站再買票,隨到隨走,全程4個小時。從那時起,寧波人在輪船裡過夜的經歷逐漸少了。

2001年6月24日,“上海輪船”正式停航,這條有著140年曆史的海上航線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上海輪船”的停航,僅僅是進入新世紀後寧波交通大發展的一個起點。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這座大橋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從寧波出發,跨越杭州灣到上海,高速車程只要兩個半小時。“一早從寧波出發,到上海辦完事,晚上就能回家。”

<strong>高鐵時代:滬甬進入“2小時交通圈”

2009年,沿海鐵路開通,寧波不再是鐵路末梢。2013年7月,隨著杭甬高鐵開通運營,寧波進入了高鐵時代,到上海全程最快只要1小時50分鐘左右,兩地間進入“2小時交通圈”。如今,每天有近50對高鐵在滬甬間開行,公交化運營的高鐵,成了普通人最尋常的交通工具。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上,繼曾經的世界最長跨海公路橋後,寧波又開始謀劃世界最長的跨海高速鐵路。2018年,一條全新的連接寧波與嘉興、上海的高速鐵路——滬嘉甬鐵路納入通蘇嘉甬鐵路整體項目,正式列入國家鐵路發展計劃並全面啟動項目前期研究。這條高鐵開通後,寧波到上海全程最快僅需要51分鐘,兩地間將進入“1小時交通圈”。


寧波從交通末梢變交通樞紐的變遷


寧波從交通末梢變交通樞紐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