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塊鏈包裝下的龐氏“資金盤騙局”

掀開資金盤披著的理財、股權、眾籌這些“高大上”的外衣,就會看見“深深的套路”,不過套路之外,還是離不開一個本質——龐氏騙局。


在區塊鏈包裝下的龐氏“資金盤騙局”


資金盤在國內的活躍,也引來了國外的關注,不少海外資金盤進入中國“淘金”。MMM就是其中代表,亦是影響力、破壞力最強的資金盤項目之一。這類資金盤披著“外商”的外衣,利用民眾對外商的好印象進行詐騙。一般人很難核查海外資金盤的相關資料,信息的不對稱讓受害人難以判斷真偽。

2017年隨著虛擬貨幣的火爆,藉助區塊鏈這樣“大熱”的詞造勢,打造比傳統項目更有吸引力的項目。再一次把資金盤推上高潮,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利用區塊鏈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與詐騙。下面看下有那些披著區塊鏈的外衣進行詐騙,你有沒有上當受騙。

<strong>一、Cryptokitties

Cryptokitties是最早流行起來的區塊鏈資金盤遊戲,邏輯是採用擊鼓傳花的打法。參與者通過加密貨幣來購買寵物貓,隨著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貓的價格會越炒越高,從而獲得收益。簡單的說,在Cryptokitties中先入者低價買入,再去尋找願意出更高價的接盤者。

Cryptokitties之後,催生出了無數的區塊鏈資金盤遊戲,其中既有直接的模仿者,比如加密狗、加密國家、加密名人等等,也有其他諸如菠菜、卡牌的遊戲類型,但其核心邏輯大都與Cryptokitties相似,屬於擊鼓傳花遊戲的打法,最後入場的人成為接盤者,承受最大的損失。

<strong>Fomo 3D

資金盤遊戲往往存在暗箱操作操盤等問題,參與者是輸多贏少,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傾家蕩產。2018年7月,Fomo 3D誕生,區塊鏈資金盤遊戲開始復甦並展現強勁的勢頭。以Fomo 3D為代表的區塊鏈資金盤遊戲通過技術手段使整個遊戲環節變得透明,消除人為操控遊戲結果與資金分配不公的痛點。但即便如此,依然改變不了它們是龐氏騙局的事實。

Fomo 3D是一款典型的以小博大的擊鼓傳花遊戲,但也有創新,比如引入了閃拍、戰隊分紅、排行榜系統等創新玩法,玩家向遊戲的合約地址內投入加密貨幣ETH,如果倒計時24小時結束,沒有人再向資金池內投入ETH,那麼最後一個投入的玩家就會獲得全部獎池48%的金額。同時,早期的參與者雖然得不到最後的大獎,但隨著後來者的加入,可以享受源源不斷的分紅收益。可見,從規則上看無論是早入場還是最後入場的人,看似都不會是輸家,都會有動力繼續投入ETH,繼續拉新人入場,具有傳銷的特點。但必須明白,Fomo 3D是一種零和博弈,有人賺多少錢,必然就會有人輸掉多少錢。贏家只有最早入場者和最終出價者,是極個別的幸運兒。特別是資金不夠充沛的散戶,進場的風險會非常高。比較諷刺的是,Fomo 3D毫不避諱的坦誠自己就是一場騙局,甚至其網站域名翻譯後意思是離開騙局。但是,仍然有大量的玩家,特別是來自中國的玩家持巨資入場。

Fomo 3D之後,區塊鏈資金盤遊戲爆發,它們在Fomo 3D代碼的基礎上稍加改進,便成為一款新作,並吸引了大量的資金。除去前面提到的龐氏騙局風險之外,據一些安全防控公司的報告,Fomo 3D的山寨版遊戲普遍存在智能合約漏洞,一旦被黑客利用,會造成整個資金池的損失。

<strong>三、火牛視頻

今年7月,火牛視頻憑藉“打賞即挖礦”及持有FB即分紅的模式,在短短兩個月內爆火,欲打造成擁有區塊鏈技術的YouTube。但不斷有聲音指出,火牛擁有傳銷式的拉人頭模式和分紅方式,是不折不扣的資金盤。在一開始的節點,火牛的因其高回報吸引大量用戶湧入,大量用戶湧入後,平臺支出的分紅數額就會提高。一旦平臺單日利潤達不到分紅數額,平臺就會虧損。平臺虧損分紅就會降低,結果用戶流失,充值變少,利潤持續減少,最後直到平臺崩盤。有人形容,火牛的獲利模式可以說與Fomo 3D有異曲同工之妙:越早進入,獲利越多;晚進入的,就要做好成為接盤俠的準備了。火牛裡的用戶心理其實就是在賭自己不是最後一個下車的。

9月份,火牛無限下調分紅比例並將分紅改成了回饋。隨後有消息爆出,火牛北京一支十人左右的小團隊,辦公地點是一家足療店的包間。其原本就不是區塊鏈項目,而是頂著區塊鏈外衣的資金盤。

<strong>四、TPT

公開資料顯示,TPT是TokenPocket發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TPDex的平臺幣。基於Bancor協議發行,並增加了使用協議和分紅協議,還引入期權協議和交易手續費算法。發行使用EOS兌換,同時有一個對應的EOS資金池,用戶從通證池購買TPT,花費的EOS會進入EOS資金池,賣出時資金池會減少。

數據利用區塊鏈合約控制,相對公開透明,但因為TPT賣出手續費收29%(剛開始30%,會逐步降低),也就是說你買入的時候再賣出就損失了29%,這會逼著你持倉待漲,對抑制投機有一定作用,讓高位接盤者套牢。這就有資金盤嫌疑了。發行價1TPT=0.000538EOS,當漲幅超過30%時,就開始有人拋貨。持有者只能等待分紅,可第一次要到11月初才分,天天降不少人開始割肉了。

<strong>五、虛擬礦機

今年5月,有受害者在網上曝光了一個名為區塊雲的項目。據瞭解,該項目通過微信群發紅包、互聯網宣傳等方式,宣傳一個存在於APP上的虛擬礦機,並稱這個虛擬礦機可以免費挖EOS、BTM、ELF,更能挖火幣、OKEX等國際交易所所有的優質幣種,還能拿免費空投幣。並且回本週期只需要20天。極短的回本週期,豐厚的回報誘惑,還需要不斷有新的資金參與才能維持,那麼這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資金盤遊戲。據有關媒體指出,區塊雲一共就只存活了兩個月,在所有人都還幻想著自己能夠“賺大錢”“暴富”的時候,區塊雲已經悄悄關了網站,停了DAPP數據接口,偷偷轉移資金跑路了。

<strong>六、虛假“P2P式”量化

最常見的手法是模仿P2P模式,很多機構打著量化的名號,進行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的託管,託管限額不等,但這些機構承諾每週有3%——10%不等的收益率。這其中不乏隱患,一般而言,承諾的收益率較高吸引投資者進入,但很可能收益來自後來者的本金。一旦資金鍊斷裂,機構跑路,崩盤是自然不過的事情。

目前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龐氏騙局還有很多,打著“0投資”的嚎頭進行各種高收益宣傳,然後在利用人性的貪婪進行規則修改來誘導投資者,這種資金盤的欺騙手法並沒有很高明,很多投資者明知是騙局的情況下依然不顧風險投入其中。這就是投資者為了賺錢只看收益不看風險。說白了就是“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