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2018年6月13日,在中關村東昇科技園B-6北京外研書店內,戲聚海淀“午間有戲”端午主題活動隆重開展。活動前期配合園區內宣傳推廣和公眾號公開招募等多種形式吸引觀眾,當日書店裡前來參與活動的人群比肩接踵,不可勝數,現場藝術氛圍濃郁,反響熱烈。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話劇《青蛇》展演劇照

戲聚海淀系列戲劇藝術文化普及活動是在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天地君盛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組織主辦的。其中面向海淀區內企業白領,聯合北京外研書店將戲聚海淀的系列活動之一“午間有戲”落地到書店內,並定期開展。同時,北京市海淀區戲劇家協會的強勢加盟也為活動提供了強大的專業支持。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演員的表演得到觀眾認可的笑聲和掌聲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為了迎接端午的到來,以戲劇的形式弘揚傳統文化,主辦方特意設計話劇《青蛇》片段的展演,《青蛇》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前世險遭不測的小白蛇,感恩感德許下有朝必報的誓言,今生修煉成人形,以身相許償還千年之前的救命之恩的愛情故事。展演片段選取端陽節小青誤喝雄黃酒現原形嚇死許仙而引發的一系列曲折故事,不僅讓觀眾被激烈的戲劇衝突所吸引,平氣凝神、全神貫注,還讓觀眾們加深了對傳統節日習俗的瞭解。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觀眾做戲劇體驗

片段展演結束,戲劇老師又為大家拓展了更多的端午節習俗,除了吃粽子、飲雄黃酒、賽龍舟等被人們所熟知的習俗之外,還有避五毒、吃五黃、掛艾草、蘭草浴等各地區更多度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同時,引起了觀眾對各自家鄉是如何過端午節的一場大討論。活動後更有觀眾表示,很多端午習俗都是第一次聽說,希望主辦方組織更多類似的文化活動。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觀眾上臺與演員互動表演

隨後,戲劇老師們為大家帶來自古以來廣為流傳的端午主題詩歌的朗讀,帶觀眾們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領略戲劇藝術的美感。最後,老師動員觀眾上臺進行詩歌朗讀體驗,還為大家準備了古裝,穿古裝讀古詩的環節激發了參與者的表演慾望和上臺勇氣,拉近年輕人與戲劇的距離,真正做到戲劇藝術的推廣普及。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戲聚海淀戲說端午

觀眾上臺挑戰即興戲劇

據統計,活動現場觀眾達150餘人。主辦方表示,通過戲聚海淀“午間有戲”活動的長期開展,對年輕人的文藝偏好和興趣點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今後會更有針對性的設計戲劇文化普及推廣活動的內容,讓戲劇藝術成為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幫大家啟迪心智、探索未知。

<strong>※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簡介※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財政局發起設立,旨在繁榮文藝創作、促進文化交流、培養藝術人才的公益性基金。基金的設立,是北京市文化局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激發社會文化活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創新實踐。

立足公益性、體現導向性、增強示範性,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重點圍繞舞臺藝術創作、文化傳播交流和藝術人才培養三大領域開展資助。基金面向社會接受申報、資助過程受社會監督、資助成果由社會共享,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積極性,搭建了一個開放平等、公開透明的藝術資助體系,努力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引領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