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這個比雲南白藥大27年歲的中藥牙膏,巔峰時年產2.7萬噸,但如今已經連續虧損12年半,身負1.5億債務不能如期償還,要靠買股票保殼,難兄難弟田七已早它四年倒下,兩面針又該如何破局重生?

前幾天,我們圍觀了雲南白藥牙膏事件。雖然雲南白藥回應氨甲環酸是運用於功效牙膏中的常用成分,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也稱氨甲環酸非禁限用,但仍未平息大眾對雲南白藥牙膏虛假宣傳的質疑。

暫且不管雲南白藥牙膏是不是以中藥“光環”示人,掩蓋現代醫學藥物止血功能,比雲南白藥還要早27年誕生,第一支“中藥牙膏”——兩面針,已經連續虧損12.5年,且還不起債了。

10月25日,兩面針發佈了2018三季度財報,今年前9個月,兩面針營收8.95億,綜合收益虧損3785萬,其經營性業務仍未能盈利。

10月10日,兩面針發公告:本公司在2016年向東通公司借的3億元到期,但只能償還1.5億,餘下的1.5億借款將延長一年,借款年利率為7.3%。

同為國企,後起之秀的雲南白藥當前市值為731億,而兩面針只有21.95億,二者的差距在哪裡?

<strong>困局:牙膏家用市場喪失,酒店戰場觸頂

今年,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兩面針牙膏誕生的第40年。

1978年,柳州市日用化工廠將牙膏車間分立,單獨組建“柳州市牙膏廠”,同年第一支兩面針藥物牙膏研製成功,開我國中藥牙膏先河。

1985年,兩面針中藥牙膏年產銷量就突破了1億支,之後16年裡,兩面針牙膏產銷量排名蟬聯國產品牌第一,產量翻了4倍。到2002年已改為按噸計量了,當年兩面針牙膏以2.7萬噸年銷量,僅次於外資背景的上海中華、廣州高露潔,位居全國牙膏行業第三。

2004年,兩面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搶到了“牙膏第一股”,但兩面針上市即巔峰。

兩面針IPO募資6.57億,10個資金用途中涉及到牙膏、衛生棉、紙尿褲、洗滌用品、松香產品深加工、流體萃取等,橫向擴意圖明顯,但事與願違。

<strong>兩面針不僅沒抓住日用快消的多品類市場,反而丟失了牙膏這個王牌單品。其潰敗從家用牙膏市場的優勢地位喪失開始,當時兩面針前有上海中華和高露潔,後有寶潔旗下的佳潔士,同打中藥牙膏的雲南白藥在2005年進入市場,現在市佔率第一的黑人也在那時發力,從東南亞殺入中國,兩面針不進則退。


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2000年,兩面針的主要業務還在牙膏上,佔總營收的79.9%,但10年後,牙膏佔比就下降至27.6%。2010年之後的數據,則主要是家用牙膏的銷售情況,這項兩面針起家的業務,已降至兩面針總營收的10%。

2016年之後,兩面針牙膏的營收佔比就不再單獨披露了,指標改為生產量、銷售量、庫存量。


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2017年財報信息)

2017年,兩面針家用銷售量為4000萬支,比22年前的1億支戰績,足足縮水了60%。如今,兩面針的市場份額已跌出前十。

上市前兩面針就開設了酒店一次性牙膏業務。2003年,兩面針表態,“旅遊用品要抓好重點,規範代理,快速形成行業龍頭。牙刷的銷售要把市場擴張放在第一位,構築全國銷售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兩面針的確趕上了經濟型酒店發展的“黃金十年”。2007 年 10 月,董事會通過了注資控股兩面針(揚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的決議,為了“進一步鞏固了兩面針在酒店用品生產銷售的行業龍頭地位。”

不過自2011 年開始,經濟型酒店增速趨緩。因為經濟型酒店的各項裝修、租金、人力等成本在上漲,一方面酒店業本身在進行升級,市場趨向中高端消費;另一方面,酒店運營成本的控制是保障利潤的有效手段,因此會壓低布草(涵牙膏套裝)成本<strong>。這就直接導致了兩面針的酒店牙膏業務毛利很難上去。

面對市場變局,兩面針的酒店產品也在進行產品升級,做高端酒店產品。不過2017年,兩面針旅遊牙膏銷量為11.5億支,同比減少14.66%,顯然酒店牙膏業務也已觸頂。

<strong>潰敗:多元化碰壁,連虧12年,靠炒股輸血

當年風光的兩面針,原本想打破靠“一支牙膏”打天下的局面,而擴張衛生棉、紙尿布和洗滌劑等業務。出發點沒有錯,類似的雲南白藥也是從噴霧劑這樣的跌打藥單品,擴品進軍牙膏業務,如今還涉及美妝護膚用品。


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相比之下,<strong>兩面針命運更為坎坷,不僅主業丟了,多元化業務也沒搞好。2006年至今,兩面針已經連續12年扣非後淨利潤為負,經營業務一直無法自我造血。


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從兩面針的各項業務中,虎嗅·高街高參發現,佔比最大業務是日化產品,佔總營收42.2%,其包涵牙膏、牙刷等扣橋護理產品和洗頭膏、沐浴露等洗滌產品,但毛利率只有22.76%。2004年上市的時候,兩面針牙膏業務毛利率接近40%,拓寬的日化產品線在拉低兩面針的毛利率。

<strong>家用日化產品都要鋪渠道,不過兩面針品牌號召力下降,渠道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兩面針的線上渠道明顯較差,兩面針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量只有5.3萬,店內商品最高銷量不足5萬。而云南白藥牙膏旗艦店粉絲數量為66.7萬,店內商品最高銷量為51萬,是兩面針的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三氯蔗糖業務,由捷康公司負責經營,捷康是國內最大的三氯蔗糖生產公司。不過,去年6月,兩面針為了迴歸主業,將持有的捷康35%股份作價6557萬元全部賣掉,兩面針不再經營這塊毛利較高的業務。

在2016年底,三氯蔗糖的價格上漲,因此捷康這塊業務是這項業務有一定的潛力。有投資者在相關社區提問,兩面針迴歸主業,為何不出售連續虧損的紙廠。兩面針則以“公司正集中資源迴歸日化主業”迴避了這一問題。

兩面針的紙漿、紙品業務,毛利率 在2017 年之前均為負值,通過不斷的工藝技術改造等措施,終於在2017年實現了0.12%的正毛利。而同樣做生活用紙業務的中順潔柔,近年毛利率水平在36%左右。

2017年,兩面針毛利率為19.66%,這還算上了已經賣出的三氯蔗糖業務。過去12年,兩面針只有兩年的經營現金流是正的。

經營不賺錢,為何兩面針還沒戴上ST的帽子呢?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財務調劑,據阿爾法工場報道,2007年,兩面針的淨利潤並非來自於企業的經營改善,而是因為兩面針所有子公司只是參股而非控股。所以按照非同一控制人合併利潤原則,利潤百分百並表入母公司,而參股子公司企業生產成本根據持股比例計入母公司。

其次是靠買股票輸血。1999年8月,兩面針作為發起人參股中信證券,投入1.52億元,持股9500萬股,摺合每股1.6元。沒想到中信證券會成為兩面針的“保命藥”。

兩面針年報提到“由於公司長年扣非後虧損,以前年度主要依靠出售所持有的中信證券股票所取得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實現盈利。”從2006年開始,兩面針就開始通過拋售中信證券股票獲利, 截止2017年底,兩面針還持有中信證券流通股股票約 1512萬股,賣掉的8000萬股票共套現約20億元。

今年7月兩面針發佈公告稱,在 2018年剩餘時間裡擇機在二級市場按市場價格出售不超過1200 萬股中信證券股票,中信證券“藥瓶”見底。

<strong>破局:如何跳出“田七”式厄運


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大潰敗

同樣出身廣西、國企背景、走中藥牙膏路線的田七牙膏,因其母公司奧奇麗在2003年也開始多元化擴張,逐漸偏離了日化行業,導致資金緊張,田七牙膏已於2014年被迫停產。

2016年,奧奇麗資產重組成功,新公司田七集團帶著田七品牌重出江湖,卻已物是人非。2017年,田七集團將50%股份賣給了主做微商的妝後集團,田七也不可避免成了一個“微商品牌”。

<strong>兩面針要避免重蹈田七的覆轍,就必須大刀闊斧改革,留給兩面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直面低毛利、長期虧損的困局,虎嗅·高街高參認為,兩面針可以從三個方向下手:

<strong>1. 砍業務,做聚焦

多元化佈局已經與兩面針實際能力不相匹配,必須把非核心業務砍掉,專注優勢業務。

現在兩面針用“大消費、大健康”的概念打包大日化、生活用紙、醫藥、房地產四大板塊,但兩面針的生活用紙業務和房地產業務還有必要留著嗎?尤其是紙品業務,對比專業的同類業務龍頭毛利率差距極大,兩面針可以將規模有限、效率低的業務砍掉,把資金放到有競爭優勢、能快速變現的主營業務上。

迴歸主業,兩面針早有過嘗試。2013年,鍾春彬接替公司原董事長馬朝梅執掌兩面針,兩面針的核心業務開始迴歸到牙膏,推出售價59.9元高端新品的中藥消痛牙膏,並請了張嘉譯做代言人,在此之前,兩面針已有六年不用代言人。在去年的熱播電視劇《白鹿原》中,兩面針還做了廣告植入,不過沒有趁熱打鐵。

高端產品線對兩面針整體幫助不大。國內牙膏市場格局逐步穩定,據AC尼爾森、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2016統計數據,排名前五的分別是黑人(20.6%)、雲南白藥(17.8%)、佳潔士(11.1%)、高露潔(9.8%)、冷酸靈(5.8%),遊離多年的了兩面在兩面針已經跌出前十,而同樣走中藥牙膏路線的雲南白藥市場份額比較穩固。兩面針靠幾款高端產品,難以衝破對手對市場的封鎖。

<strong>2. 重塑品牌與渠道

快消品還是得打廣告做營銷,用品牌佔領消費者心智,提升產品溢價。例如東阿阿膠就是營銷提價的典型,雲南白藥也一樣,2018上半年,雲南白藥銷售費用18.91億元,排名醫藥上市公司第11位,其中廣告宣傳費用為3.59億;2017年,銷售費用36.84億元,排名醫藥上市公司第九位,其中廣告宣傳費6.89億元。2016年,雲南白藥7.07億元廣告費,是當年所有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數額最大的。

兩面針官網顯示兩面針有13項發明專利,大多與中藥牙膏相關,這就是它特的優勢。因此,突出中醫中藥的品牌特色,打造中藥功能型產品的市場策略是符合其發展實際情況的,當然套路需要換新。

但兩面針的銷售費用2017年佔營收比重為13.6%,在2008年則是18,7%,所佔比重呈逐年減少趨勢。兩面針的問題是,打廣告的錢從哪兒擠出來。萬一錢花多了,中信證券的股票可能補不回來,想大投入賭一把,也得衡量自己的品牌和產品能否衝出趨於穩定的牙膏市場,風險也很大。

<strong>3. 混改,股權融資

砍業務、變賣固定資產的造血不可持續。定增是一個方向,兩面針2014年,兩面針就曾向大股東柳州產投非公開發行股票1 億股,募集資金4.6 億元,柳州產投持股比例從18.5%上升到現在的33.3%。等嗑完中信證券血瓶,兩面針很可能再一次抱緊柳州產投的大腿,但現在的宏觀環境,單個“地主家裡有也沒有餘糧”呀。

同為國企,兩面針也可以像雲南白藥一樣,在集團層面引入外部資源進行混改,注入新鮮血液。如果錢沒法到位,兩面針就要思考退路了,將非主營砍掉,整理優質業務,也能方面私有化。命好一點,可以像百麗一樣,有個好的接盤歸宿。再不濟,總強於田七那樣破產清盤後再另起爐灶。

反正,此事宜早不宜遲,越晚越不值錢。

不過按當前進度,或許“一口好牙,兩面針”這句10多年前的電視洗腦廣告,只能伴隨兩面針牙膏的沒落,活在歷史的記憶當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