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西北兩個細則正式發佈,新能源併網面臨終極考驗

重磅|西北兩個細則正式發佈,新能源併網面臨終極考驗


信號已經發出,儲能奔向狂野西部。

<strong>文|情報組

“儲能100人”從西北能監局獲悉,醞釀、遷延多時的西北區域“兩個細則”已於近日正式發佈。新版兩個細則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執行,現行的2015版本屆時將結束歷史使命。

所謂“兩個細則”,是指《發電廠併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併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其中,併網運行管理細則,為罰分部分;輔助服務管理細則,為獎分和分攤部分。

新版細則規定:

輔助服務補償所需總費用與併網運行管理考核總費用依照併網發電企業併網考核與輔助服務補償分值計算,每分對應金額均為1000元。併網發電企業結算金額=1000 x(Σ有償輔助服務補償分數—Σ併網運行管理考核分數)+分攤費用。

相比2015版本,西北區域兩個細則新版本在考核精度和罰款力度上有所加強,與此同時,也提高了補償的種類和標準。

西北區域地域廣袤,光伏、風電、光熱等新能源項目眾多。長期以來,棄風、棄光、波動性大等問題一直是阻礙行業前進的絆腳石。新版兩個細則對新能源多有著墨,這也因此備受行業矚目。

如新版《西北區域發電廠併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第十九條規定:

總裝機容量在10MW及以上的新能源場站必須配置有功功率自動控制系統(AGC)……不具此項功能者,每月按20分/萬千瓦考核。

按照1000元/分的考核力度,一個10MW的新能源場站,如果不加裝AGC,每月將被罰款兩萬元。

第三十二條則規定,風電場、光伏電站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具備風電或光伏功率預測功能,不具備此功能者,需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者按每月500分考核。

第三十三條要求,風電場、光伏電站應按時向電力調控機構報送短期功率預測曲線,風電場提供的日預測曲線最大誤差不超過25%, 光伏電站提供的日預測曲線最大誤差不超過20%,若未達標,則按偏差積分電量0.2分/萬千瓦時考核。

西北區域電網覆蓋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五省區,是我國供電面積最大、主網電壓等級最高(750KV)的區域電網。西北電網呈現出裝機過剩、新能源裝機持續增長、靈活調峰電源嚴重不足等特點。


重磅|西北兩個細則正式發佈,新能源併網面臨終極考驗


新版兩個細則的推出,也意味著西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西北能監局新版兩個細則的修編思路主要圍繞“安全管理類”、“涉網性能類”和“調峰管理類”展開。

其中,黑啟動等安全管理類各項分值都被提高。涉網性能類方面,調度管理考核各項分值也擴大一倍。在調峰管理類中,除旋轉備用補償外,其餘調峰管理項目將根據各省輔助服務市場化實施進程適應性修改。

當前,西北各省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相繼啟動。寧夏、甘肅、新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已進入運行。今年又陸續啟動了西北跨省調峰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和青海省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工作。一個整體、跨區域、彼此聯結的西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正呼之欲出。

在這種情況之下,儲能在西北區域的應用勢必將大幅擴大。

西北能監局市場監管處有關人員曾在今年的西部論壇上介紹,新版兩個細則與電儲能關係比較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調峰,各省有償調峰市場補償標準不盡相同,但是儲能單純實現調峰任務時回收投資成本週期較長;二是AGC調頻服務,西北電網的實際情況導致目前火電廠的AGC投入邏輯以跟蹤聯絡線為主,並未採用類似於華北電網的kp值計算貢獻的模式,是按積分電量進行考核和補償;三是新能源併網運行管理,為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新能源電量消納,對新能源調度運行必須越來越完善,同時對為系統做出貢獻的新能源電廠應該體現適度補償。

有業內人士表示,針對新的考核辦法,新能源企業除了直接提高設備運行水平滿足要求外,第二個辦法就是加儲能裝置優化場站運行能力,既減少相關考核量,又增加補償收益。

國網冀北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劉輝做過一個測算,預留備用的風電虛擬同步機調頻性能與火電機組相當,但經濟性較差。以100MW風電場預留10%的容量為例,其年經濟損失達2500萬元。如果集中加裝儲能,需增加風電場投資2—3%,對於100MW風電場,儲能投資約2650萬元,僅略大於一年的棄風損失。


重磅|西北兩個細則正式發佈,新能源併網面臨終極考驗


從“兩個細則”導向來看,雖然沒有明確要求新能源電站必須配置儲能裝置,但顯然,對部分場站增加儲能裝置是更為經濟、有效的辦法,一方面可以減少棄風限電的損失,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參與電力輔助服務獲得補償。

<strong>附通知文件,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前往“兩個細則”下載官網。

重磅|西北兩個細則正式發佈,新能源併網面臨終極考驗


重磅|西北兩個細則正式發佈,新能源併網面臨終極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