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有的人一出生,就有很好的先天條件,比如智商高,記憶力好。這要用來讀書,就是天賦不錯的同義詞。看看歷史上那麼多的大才子的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大才子小的時候都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很多才子被稱為“神童”——是不是能夠過目不忘,就能成為“神童”?並不是。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真正令他們被人認可的,是他們能夠將所記住的知識靈活運用。換句話說,就是“真讀書”和“死讀書”的區別,“書呆子”和“大才子”的區別。

那麼,要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將他學到的東西靈活運用呢?我們現在可能會出幾道腦筋急轉彎,在古代最常用的,就是對對聯了。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歷史上有很多小神童,有的擅長寫詩,有的擅長寫文,但是很多慕名而來“討教”的人們,基本都會選擇讓神童來對對聯。因為對聯,就是一種能夠檢測智力、閱歷、反應力等綜合能力,又簡單可行的方式。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比如明朝時候,有一個神童李東陽,4歲的時候就被舉薦為神童,會寫大字,還因此得了獎賞。但是當一個翰林院的老學士就上門“討教”的時候,不是讓神童寫大字,而是出了個上聯:<strong>“李東陽氣暖。”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這個上聯不簡單,句意為李樹的東邊太陽照射十分溫暖,又含著“李東陽”這個名字。如果是隻會照著字帖寫大字的孩子,肯定是對不上的。但是李東陽都沒想多久,就對出<strong>“柳下惠風和”這一經典下聯。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要對出這個下聯,知道柳下惠這個前人是必要的;同時,要能夠很快分析出上聯的小規則,並且在記憶中找出合適的人名,再根據對聯的規則造句——這智力、反應力都是槓槓的!後來,李東陽成了明朝內閣的首輔大臣。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而清朝的李調元,也不僅僅是一個能夠過目不忘的孩子,他的才智,也足以讓人贊他為“神童”。

他的出身還是不錯的,書香門第,天然環境優越,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很多書籍;先天條件也好,能夠過目不忘,將這些看過的知識都記在腦中。

但是說實話,只是這樣,結果也不會比天賦一般但勤奮讀書的孩子強多少。<strong>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能吟詩作對,水平還不錯,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他7歲時候就作了一首詩,名為《疏雨滴梧桐》,“浮雲來萬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沒有什麼生僻字,也沒有很深的寓意,只是一場雨,經他的描述,成了一場動人的演奏會。

一時間,他的鄉里鄉親們都很喜歡這首詩,對他也是讚不絕口,稱他為“神童”。<strong>如果他不是自己創作,而是抄寫前輩的詩作,誰會覺得他厲害呢?

之後,他家來的客人就常常要他對對聯,他的父親有時候興起,也會出上聯讓他對。有一回,父子倆送走了賓客,走在迴廊裡。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父親無意間看見了屋簷下的一張蜘蛛網,就出一上聯:<strong>“蜘蛛有網難羅雀。”意思就是,蜘蛛雖然有網,但是這個網想要網住鳥雀是很難的。由現實的景入手,蘊含很深的哲理,是個很不錯的上聯。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他的神童兒子不假思索地對道:<strong>“蚯蚓無鱗欲變龍。”這個下聯不僅對仗工整,寓意上也與上聯相呼應,十分經典!更重要的是,他應對迅速,足見他才思敏捷。

這可不是一門心思讀書能夠做到的,而是要將自己的閱歷真正轉化為自己的能量,隨時取用。

這位神童後來成了翰林的編修,廣東的學政,還是正直的“鐵員外”。只是“鐵員外”因為一次彈劾得罪了和珅,被貶伊犁4年,還是因為家裡的母親老了,才得以回鄉。

父親出上聯:“蜘蛛有網難羅雀”,兒子秒對下聯,經典!

不過回鄉之後,他並沒有因為官場失意而頹廢墮落,而是專注於寫作,給後人留下了很多作品。這是他的堅持,也是我們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