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讓全世界都能聽到並聽清中國聲音

习近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习近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道德滋養。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幫助廣大幹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了《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本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六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演講、指示、批示、賀信等七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八個專題,共計三百六十一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該書第八篇重點闡述“<strong>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

”,部分精彩論述如下:

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8月19日)

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其中內因起決定性作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形於中”而“發於外”,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搞好,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我國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必須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文化是溝通心靈的橋樑。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稟賦和生存耐性。“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中華民族早就懂得“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開展深層次、多樣化、重實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善於用外國民眾容易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更好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要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作用,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對那些妖魔化、汙名化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言論,要及時予以揭露和駁斥。做這項工作,要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堅持不懈、久久為功,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國際話語權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我們在提高國際話語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同西方國家相比,我們還有不小差距。應該承認,對國際話語權的掌握和運用,我們總的是生手,在很多場合還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捨己芸人現象。要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這些年來,我們反覆強調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性。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什麼?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什麼?就是核心價值觀,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4年2月24日)

中國先哲老子講:“大邦者下流。”就是說,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游那樣,擁有容納天下百川的胸懷。中國願意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虛心傾聽世界的聲音。我們期待時間能夠消除各種偏見和誤解,也期待外界能夠更多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觀察中國,真正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

——《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2014年3月28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30日

在中外文化溝通交流中,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潛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們加強交流,持之以恆,偏見和誤解就會消於無形。

——在同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3月29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30日

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瞭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128頁

講好中國故事,不僅中央的同志要講,而且各級領導幹部都要講;不僅宣傳部門要講、媒體要講,而且實際工作部門都要講、各條戰線都要講。對重要對外工作,確有需要可不受出國次數規定限制,一事一報,經過中央批准就可以去。要動員各方面一起做思想輿論工作,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內宣外宣一體發展,奏響交響樂、大合唱,把中國故事講得愈來愈精彩,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

——《當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2014年10月23日)

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關注前所未有,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們在國際上有時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都能聽到並聽清中國聲音。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2月19日)

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要組織各種精彩、精煉的故事載體,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製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寓於其中,使人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2月19日)

近些年來,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支持中央主要媒體走出去,參與國際傳媒市場競爭,取得重要成果。這方面的工作要繼續抓下去,優化戰略佈局,集中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中央主要媒體要強化駐外機構對外傳播職能,加快實施本土化戰略,成為國際傳播生力軍。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2月19日)

目前看,我們在經濟合作上用力多,文化這條腿總體上還不夠有力。要加強戰略謀劃,對外既要展現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又要傳播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多彩文化,以德服人,以禮服人,以文服人,加強情感認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8月17日)

习近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习近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习近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