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孩子“多需求”和“溺愛”之間,如何把握尺度?

很多媽媽都羨慕我有那麼多教育孩子的方法,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我才明白。

<strong>不是我天生有方法,根本是孩子太難養,我走投無路啊。

CC小時候的那些哄睡技巧,小表弟出生後我原本想在他身上試用一下好不好用,沒想到,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原來真的有玩夠了就能自己睡的孩子,而不是一動就驚,一放就醒,沾床就炸。表妹家的孩子非要拿太姥姥的血壓儀玩兒,表妹說不行,眼看小人眼角泛淚,小宇宙就要爆發,我正搜腸刮肚,想著如何拒絕孩子又不會讓她當場崩潰,沒想到,人家根本用不著!原來真的有被拒絕後,哼唧兩聲就接受的孩子,而不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不達目的不罷休。

高需求的娃,養育起來壓力真的超大,你已經用盡洪荒之力,娃可能還是會被貼各種標籤:<strong>不聽話、太倔強、愛哭鬼、煩人精、超敏感。

甚至自己也忍不住懷疑,是不是太溺愛放縱了?


滿足孩子“多需求”和“溺愛”之間,如何把握尺度?


可是高需求的娃偏偏都是順毛驢,你若真來硬的,他便真有魚死網破的決心。

高需求的娃雖然有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潛質。

但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strong>父母要養育得當,讓孩子的生長環境穩定平和,否則,那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娃,也有可能變成拖社會主義後腿兒的娃。

<strong>那麼,重點來了。

高需求的寶寶,父母如何養育,<strong>才能既滿足他的多需求,又不過度放縱呢?

<strong>正常養育中,你需要注意什麼?

充分並及時的回應孩子的需求


高需求寶寶通常<strong>更能吃、更難睡、更需要父母的關注。

對於這類寶寶,<strong>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響應他們的需求。

別的媽媽出了滿月已經能出門喝下午茶了,你前幾個月可能依然每天都在忙著救火,連照照鏡子的時間都沒有。

最初的日子裡,<strong>要做好隨時響應哭泣和需求的準備,為孩子的成長奠定健康的情感基礎。

規律養育和穩定的生活環境

<strong> 焦慮是高需求嬰兒哭鬧的一個原因,人類的恐懼不安常常來自未知。

寶寶人生的頭三年,從媽媽肚裡來到陌生的世界上,一切對他而言都是未知的。

所以儘量不要頻繁的更換看護人、變換生活環境。

寶寶本身的養育也要儘量規律,雖然高需求寶寶的作息是個謎,但是吃-玩-睡的節奏依然是爸爸媽媽可以控制的。

<strong>有規律的生活能安撫寶寶敏感的神經,尤其是對環境變化極其敏感的高需求寶寶。

<strong>嬰兒時期建立的良好生活規律帶來的安全感,會伴隨孩子一生。


<strong>更加豐富的玩具和活動形式

高需求的嬰兒需要更多的刺激,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所以在生命初期他們便會表現出明顯的“<strong>三分鐘熱度”。

雖然“提供過多的玩具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strong>但那是針對本身對玩具可以長時間專注玩耍的娃。

對於高需求寶寶,可能需要準備4—5個活動內容安排,或者每隔5—10分鐘變換玩耍位置和玩具。

就拿很多寶寶不喜歡的“趴”來說,普通的娃可能會一口氣趴上十分鐘、研究上2—3個玩具;但<strong>高需求的孩子可能需要你從地墊挪到沙發、從沙發挪到床、從床挪到遊戲毯,才能堅持下來這10分鐘。

所以需要父母提供更加豐富的遊戲場景和玩具庫,以滿足和吸引寶寶,<strong>否則心靈得不到滿足,娃一定會煩躁的再出么蛾子。

<strong>更靈敏的預測能力

高需求的娃,會開發出父母一門非常玄學的技能——<strong>預知未來。

隨著你跟寶寶的磨合,你應該更好的適應和預測他們的需求。(如果你不想每天遊走在滅火的邊緣)

比如走親訪友之前,告訴寶寶一會兒可能會有叔叔阿姨想抱你,他們沒有惡意,可以抱抱。

比如看牙醫之前儘可能跟他描述會發生什麼,不用太擔心。還有一些龜毛的細節:比如有的娃不喝哪怕熱一點點的水,喝到就發脾氣,那麼就不要提供太熱的水或太燙的食物。還有些娃不肯穿褲腿是鬆緊帶收口的褲子,認為蹲起再站立,卡在小腿上不舒服,那就別給買類似的上衣或褲子。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如果你剛好是一位跟娃性情相反的大條媽,你一定會覺得娃破事兒特別多!

但他們就是有這麼多敏感的需求。

<strong>在這些不妨礙他人的事情上,儘可能不要惹毛他。

<strong>你的先見之明越多,你的未雨綢繆越詳盡,娃在各種場合暴走的幾率就越小。


滿足孩子“多需求”和“溺愛”之間,如何把握尺度?


說完日常養育中的重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情緒爆發時,你可以做什麼?

需求多也就意味著被拒絕的幾率大,再加上高需求娃情感爆發<strong>特別有“誠意”,通常讓心力交瘁的老母親們難以招架。

其實高需求寶寶的行動線很明確,就是比普通娃的“<strong>要求多、慾望堅定、被拒絕之後情緒反應強烈”。

如何養育才能讓娃既把壓抑的情緒排解了,又自願把規則遵守了呢?

<strong>情緒爆發時,你可以做什麼?

情緒爆發無計可施時,多一些肢體接觸

<strong>高需求的娃都是順毛驢,當他被拒絕或要求不能被滿足時,普通娃的規勸和道理都沒啥明顯效果。

比如偏要一個不能買給他的玩具,普通的孩子靠轉移注意力或者講道理可能就放棄了,但是<strong>高需求的孩子,可能一哭二鬧三上吊不肯接受。

因為他們的需求更強烈,情感更激烈。

當你覺得無計可施的時候,其實不必急著講道理、甚至不必著急解決問題,而是抱抱他。

<strong>更多的肌膚和肢體接觸已被證明可以減少孩子的哭鬧、緩解高需求寶寶的焦慮。

每次我不知道如何面對CC的暴走時,便會先蹲下來抱抱她,她就能更快速的安靜下來。

當然有時候情緒激烈時,抱都不肯讓抱,那就安靜的待命,等到她肯擁抱,一旦她肯擁抱,那也就意味著,她的情緒趨於穩定,可以解決問題了。

<strong>小月齡的高需求寶寶,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會比普通孩子多,所以多抱抱、多親親、多一些肢體接觸,更容易讓孩子安靜下來。

原則問題不妥協,堅持你該堅持的

高需求寶寶整體給人的印象就是,比普通的孩子更難安撫。

但是,<strong>不能因為娃是高需求,父母就自動降為低標準。

獨立吃飯、自主入睡、遵守規則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做到的,高需求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引導、擁抱和愛,但是<strong>他不需要更多的妥協和縱容。

就說趴,高需求的娃在對抗趴這件事上,比普通娃激烈的多,但是,<strong>不能因為他不喜歡趴,就放棄趴,而是需要父母創造更多有趣的方式,鼓勵他趴。

再比如抱睡這個問題,如果一哭就抱,那就很容易被娃牽著鼻子走、養成抱睡的習慣,到最後你拿體力死磕都滿足不了他,畢竟,你能抱睡到多大啊。

一哭就抱(立即滿足需求)眼下是最省心的方式,<strong>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不作為”。

但,如果你從開始就堅持回應,但是不立即滿足,先用噓聲安撫,不行就“5S”登場,實在不行抱起來輕拍,最後不得已再抱著滿屋溜達。

<strong>如果你每次堅持這個程序,雖然很繁瑣,但終究寶寶是可以接受這種睡眠訓練直至自主入睡的。

這其實才是養育高需求孩子真正的艱難之處——<strong>你永遠比其他“無為而治”的父母付出的多,但是眼下看,還是你的娃更“熊”。


滿足孩子“多需求”和“溺愛”之間,如何把握尺度?



讓你教養規則始終如一

比難安撫更讓人抓狂的是,高需求的娃<strong>不放棄任何一次試探底線的機會。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他們就是那沒事兒找事兒的蒼蠅,專盯著有縫的蛋,就算沒縫也得多撞幾次看能不能撞出一道縫。

<strong>所以對他們的養育才格外的考驗人:你鬆懈一分,他覺得有機可乘下次便會變本加厲;你嚴苛一分,他們脆弱敏感的小神經會受挫,安全感就可能會被破壞。

<strong>我喜歡舉實例,咱們就說寶寶吃糖。

對於正常娃,你說“一塊吃完,今天不能再吃了,不如咱們玩個玩具吧”。

好,人家就乖乖跟著玩玩具去了。

但高需求娃被拒絕的一瞬間就炸毛了,皮著賴著偏要再吃一塊,你好不容易講通了,也許過1個小時他又來問“現在能吃了嗎”?2個小時又來跟你說“我等不急明天了,現在就要”。

<strong>普通孩子拒絕一次就能解決的問題,高需求的娃會給自己創造了3次抗爭的機會,當然也意味著他會被拒絕三次。

學習規則、探索底線的過程,對高需求的孩子來說會比一般孩子更困難,也會伴隨更多哭鬧。

但令人欣慰的是,如果每次抗爭的結果都是一致的、過程都是積極的,<strong>那麼其實他們最終會更堅定的認可規則。

<strong>高需求娃,非常自律。

但其實自律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們前期經歷過太多次的博弈,總結了太多種社交經驗,<strong>終於清楚了,什麼是規則。

高需求的娃生來就是修煉父母的!不想把娃帶偏,註定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