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嶧城區區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召開(附機構改革實施意見)

大事件!峄城区区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附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大事件!峄城区区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附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1月12日上午,嶧城區區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在嶧州大酒店召開。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於玉,區領導張熙濱、魏作明、劉永、尹作義、劉忠波、邵利、李曉紅、劉波、李慶華、孫中軍、吳闖、張衝及全區在職副縣級以上領導出席會議。

於玉在講話中指出,推進地方機構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各級政治站位高不高、“四個意識”牢不牢、“兩個維護”堅定不堅定的現實檢驗。全區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堅決維護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權威性嚴肅性,當好機構改革的擁護者、實踐者和推動者。要通過這次機構改革,對機構設置、職能配備等來一次大梳理、大優化、大改進,進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解決制約創新轉型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從而更好地提升工作效能、改進工作作風,讓各項工作推進更穩更快更有力。

於玉強調,這次機構改革工作,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必須嚴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改革原則、政策要求,準確把握關鍵環節、重點任務。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機構改革全過程,落實到機構設置和職能界定上。要做好部門“三定”工作,嚴格落實部門機構編制職數框架意見,全面梳理職能職責關係,優化部門內部機構設置。機構改革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強,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省委、市委要求,有組織、有步驟、有紀律推進。分層逐級壓實責任,周密做好工作銜接,做到機構改革和日常工作兩不誤、兩促進。要嚴守改革紀律,確保令行禁止,深入抓好思想引導,妥善解決幹部職工的實際困難。要強化社會宣傳,及時做好宣傳說明、答疑解惑工作;改革成效要聽民評民說,高度重視群眾反饋、實際效果,認真總結分析、完善提高,讓群眾在機構改革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區委副書記、區長張熙濱主持會議,他強調,全區各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推動改革落實,必須正確對待格局調整,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改革任務。要以脫胎換骨的標準推動改革落實,要扭住扭緊“定職責”這個重中之重,扭住扭緊“強服務”這個關鍵,扭住扭緊“提效能”這個落點。要以過硬的責任擔當推動改革落實,要把好時間節點,迅速啟動、有機銜接、壓茬推進,決不能等待觀望、拖延遲滯,決不允許搞變通、降標準,確保改革有力有序推進。

會上印發了《關於嶧城區區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 》。

大事件!峄城区区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附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strong>嶧城區區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摘要)

<strong>深化區委機構改革

(一)組建區監察委員會。不再保留區監察局。

(二)組建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司法局。

(三)組建區委國家安全委員會。區委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委辦公室。

(四)組建區委財經委員會。區委財經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政府辦公室。

(五)組建區委審計委員會。區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審計局。

(六)區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委辦公室。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委宣傳部。區委農業農村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區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

(七)組建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與區教育和體育局合署辦公。

(八)區委辦公室加掛區委政策研究室、區檔案局、區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區國家保密局)牌子。將區檔案局(區檔案館)承擔的行政職能劃入區委辦公室,區委辦公室加掛區委政策研究室牌子,對外加掛區檔案局、區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區國家保密局)牌子。保留區檔案館,作為區委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

(九)區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調整為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作為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擔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日常工作,作為區委工作機關,歸口區委組織部管理。

(十)區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公務員工作。將區委老幹部局併入區委組織部。區委組織部保留區委老幹部局牌子,對外加掛區公務員局牌子。不再保留單設的區委老幹部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設的區公務員辦公室。

(十一)區委宣傳部統一領導文化旅遊、新聞出版廣電工作。區委宣傳部對外加掛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牌子。

(十二)區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統一管理對臺工作、民族宗教、僑務工作。區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對外保留區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區民族宗教事務局牌子,對外加掛區政府僑務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區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單設的區民族宗教事務局。

(十三)不再設立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區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區委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區委政法委員會承擔。

(十四)調整區委區政府信訪局管理體制。將區委區政府信訪局調整為區信訪局,作為區政府工作部門,由區政府辦公室統一領導和管理,同時承擔區委相關信訪工作。

(十五)組建區委黨史研究中心(區地方史志研究中心)。撤銷區委黨史研究室、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事業單位建制。

改革後,區委設置區紀委監委機關;工作機關8個,正科級規格;具體機構設置如下圖。

大事件!峄城区区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附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strong>深化區政府機構改革

(一)組建區教育和體育局。不再保留區教育局。

(二)組建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不再保留區經濟和信息化局。

(三)組建區自然資源局。

(四)組建區城鄉水務局。不再保留區水利和漁業局。

(五)組建區農業農村局。不再保留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農業局。

(六)組建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

(七)組建區文化和旅遊局。不再保留區旅遊和服務業發展局。

(八)組建區衛生健康局。保留區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區衛生健康局承擔。不再保留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九)組建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十)組建區應急管理局。不再保留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十一)組建區醫療保障局。

(十二)組建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不再保留區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

(十三)重新組建區科學技術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再掛區外國專家局牌子。

(十四)重新組建區司法局。區政府辦公室不再掛區政府法制辦公室牌子。

(十五)重新組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保留區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不再保留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十六)優化區政府辦公室職責。區政府辦公室加掛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區大數據局牌子。

(十七)優化區發展和改革局職責。區發展和改革局加掛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區能源局、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牌子。

(十八)優化區財政局職責。區財政局加掛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牌子。

(十九)優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職責。

(二十)優化區交通運輸局職責。

(二十一)優化區審計局職責。不再設立區屬國有企業監事會。

(二十二)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

(二十三)環保垂改具體工作按省、市有關改革部署實施。不再保留區環境保護局。

改革後,區政府設置辦公室和工作部門26個,均為正科級規格。具體機構設置如下圖。

大事件!峄城区区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附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strong>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strong>(一)深化區人大機構改革

1.組建區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

2.區人大法制委員會更名為區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

<strong>(二)深化區政協機構改革

1.組建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2.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更名為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3.區政協科教文衛體和資源環境委員會更名為區政協教科衛體和資源環境委員會。

<strong>(三)深化區級群團組織改革。抓好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科協等群團機關改革方案落實。將區紅十字會、區計生協會、區社科聯調整為群團機關,按程序報批實施。

<strong>(四)繼續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strong>(五)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將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區屬事業單位全部納入改革範圍,全面清理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將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按照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機構的實行綜合設置的原則,區分情況推進改革,理順政事關係,實現政事分開。改革後保留設置的事業單位,名稱不再稱“委、辦、局”。今後,除行政執法機構按中央部署推進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剝離行政職能後,撤銷區商務局、區農村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區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區財政監督局、區非稅收入管理局、區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局6個科級事業單位建制。將區政府研究室更名為區政府調查研究中心,為區政府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由區政府辦公室代管;區知識產權局更名為區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心,為區政府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代管;區畜牧獸醫局更名為區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更名為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兩個中心均為區政府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由區農業農村局代管;區煤炭工業局更名為區能源事務服務中心,為區政府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由區發改局代管。上述事業單位以及其他37個科級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調整,按程序報批實施。其他股級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一併進行改革,轉為部門內設機構或撤併整合。

結合黨政機構調整,同步劃轉涉改部門所屬相關事業單位,撤併整合職責相近、設置重複分散、規模過小的事業單位,相應精簡編制。今後,不設5人以下事業單位。

<strong>(六)統籌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

轉自:榴鄉嶧城

大事件!峄城区区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附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