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我最親愛的人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口氣看完這本書,浮現在腦子裡的就是張養浩的這首元曲,尤其是結尾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接觸海明威,是從中學課本上的《老人與海》開始的,那個時候,還看的不是很懂,不明白為什麼這本書會成為經典,而等到看明白的時候,卻已過去很多年。成家立業之後,再來看《永別了,武器》這本書的時候,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感受。

再見,我最親愛的人

很多美國拍的關於反戰電影,大多數都是炮火連天的大背景下,生死離別的親情愛情及友情,比方《珍珠港》《血戰鋼鋸嶺》等,在《永別了,武器》中,反而基本沒有,有的是冗長的景物描寫,平淡如水的人物對白,翻譯過來的外文書籍,看著很容易讓人昏昏欲睡,在故事的前部分中部分,比較有亮色的是男主和巴克利小姐的愛情故事。印象中,外國美女,總是金髮碧眼性感熱情,男女主角你儂我儂的時候,總是想入菲菲,期待發生一些什麼,而中文版的看的到關鍵時刻就沒有了,就想,英文版的回頭對照下,看看是刪了,還是說海老比較正派,沒有寫那些風月情事。

再見,我最親愛的人

作為一本經典名著,平淡只是表象,衝突總會爆發出來,引起劇烈的戲劇效果。故事在男主和他的戰友從前線退下來的時候,感覺海老要點題了,果不然,男主和他的小夥伴們做了“逃兵”,然後一路逃亡,找到自己護士女友的時候,女友懷孕了,然後再逃亡,暴風雨之夜划船逃到瑞士,巴克利剖腹產,生下孩子,開心,緊跟著大出血死亡,悲喜交加,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突然離自己而去,涼的玻璃杯突然被澆開水會裂,人在大喜大悲的襲擊下,又會變成什麼樣,海老沒有說,只是這樣結尾了:

“但是當我把她們趕出去,關上門,閉上燈,還是感覺不好,我像是在向一尊塑像道別。我只待了一會兒,就離開房間,走出醫院。冒雨回到了旅館”。

再見,我最親愛的人

說到這裡,講一講原著的書名,《 A Farewell To Arms》,Arms,不僅僅是武器的意思,還表示女性的懷抱,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中文僅僅翻譯出了武器的意思,而在原著裡,用arms顯然更能表達海老的意思,永別了戰爭,永別了愛人,永別了孩子,永別了溫暖的家。可見主人公,永別的不僅僅是戰爭,還有其他方面的永別。

因為中文和英文,說話語序,詞語含義,文化習慣等等多方面的不同,一直認為,看外國名著,能看原著就看原著,看不了的話,就看大出版社的翻譯,這樣能更加的貼近原著,這套書,有中文版,還有英文版,兩本對照著讀,簡直絕了,如果能直接讀英文原著,簡直飛一般的感覺。

再見,我最親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