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知識(全)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查清村和農、林、牧、漁場,居民點及其以外的獨立工礦企事業單位土地權屬界線和村以上各級行政界線,查清各類用地面積、分佈和利用狀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土地資源調查中最為基礎的調查。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知識(全)

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目的:

  • (1)清查各種利用方式的土地的數量、質量、分佈狀況,及其有關面積,為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區劃的土地利用、規劃與開發服務。

  • (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所提供的土地利用類型、分佈及其行政區界與權屬界線等,可為建立土地統計、地籍管理及國家和各級的土地管理工作服務。

  • (3)瞭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經驗、教訓,為國家和區域的土地保護提供依據。

  • (4)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區域土地評價,土地生產潛力與人口承載力研究等工作的先行性工作

  • (1)基本條件:土地權屬調查,是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的基礎。

二、資料準備:

  • (1)縣級以上行政界線資料。

  • (2)土地權屬調查成果。

  • (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料。

  • (4)以前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資料。

  • (5)國家四等平面控制點資料。

  • (6)相關的其他技術資料等。

三、DOM製作: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知識(全)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調查採用的基本工作底圖一般以 DOM為主。 相關比例尺的要求: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城鄉接合部,基本工作底圖的比例尺可根據需要採用1: 2000、 1: 5000,城鎮土地調查所採用基本工作底圖的比例尺宜採用1: 500。

四、內業判讀:

<strong>(1)地類判讀原則

1 地類判定應在土地權屬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進行。

2 地類唯一性,即不允許同一圖斑同一時點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地類。

3 空間垂直交叉重疊的,應只能按某一層地類認定。

4 平面交叉分佈,按主要地類認定。

<strong>(2)線狀地物調查:

線狀地物寬度大於等於圖上 2mm 的按圖斑調查;線狀地物寬度小於圖上 2mm 的,調繪中心線用單線符號表示,稱為單線現狀地物,並要求在寬度均勻處實地量測寬度,精確至.1 m;當寬度變化大於20%時,應分段量測寬度。

<strong>(3)圖斑調查:

被行政界線、土地權屬界線或現狀地物分割的單一地類地塊為圖斑。最小圖斑面積指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為圖上 4mm2,耕地、園地為圖上 6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類為圖上15mm2 。零星地物指小於最小上圖圖斑面積的地物,一般可不調查。

五、外業實地核實:

圖斑範圍的核實確認、新增及變化地物的補測和判繪、地類核實確認和數據整理。補測和判繪的地物點相對鄰近明顯地物點距離限差為平地、丘陵不大於圖上 0.5mm ,山地不得大於圖上1.0mm。

內業編輯主要包括:數據編輯、圖形編輯、數據接邊和圖幅整飾。當明顯地物接邊誤差小於圖上0.6mm時,不明顯地物接邊誤差小於圖上2.0mm時,直接按照影像接邊,否則到實地接實後再接邊。

七、面積計算:

圖斑地類面積計算=圖斑面積-(實測線狀地物面積+田坎面積+應該扣除的面積)

八、數據成果檢查:

空間參考系(大地基準、高程基準和地圖投影) ,精度與完整性檢查,邏輯一致性檢查,表徵質量檢查,附件質量檢查。

九成果提交:

技術設計書,DOM,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圖,面積彙總表,原始調查圖,元數據文件,新增地物補測數據,農村土地調查記錄手薄,工作報告,技術報告,檢驗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