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濟學通識課》

讀《經濟學通識課》

書中介紹了40多個基礎的經濟學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相關的重要經濟學事件,簡明易懂的語言和一個個平實的小故事,為非經濟學專業的大眾提供了一個瞭解經濟學發展史的途徑。書中講述了歷史上重要的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凱恩斯等人的故事和貢獻,也分析了經濟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話題。

這是對經濟學發展歷程的全面梳理,也展示了經濟學的發展如何影響著人類文明的程。書中指出得出結論:“如何滿足需求”是經濟學中的關鍵命題,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用用經濟學的眼光看世界,以更好地追求富足的人生。

看完整本書的感覺是,人們一直在製造問題也在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嘗試去解決問題,而在解決的過程中必定會帶來新的問題,於是循環往復;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認知水平確實在突飛猛進。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提出的理論可以解決當時人的問題,但是隨著人口越來越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全面深入,勢必引入新的衝突,於是一代代的思想家、經濟學家們不斷得思考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等問題並總結出規律,可是總結的規律總是依賴於過去的歷史經驗得出,起作用的有效期必在當時及後續的一段時期內。

隨著社會的發展,引入的問題越來越多,以前的一套理論和方法論已經不足以解決新出現的問題了,於是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總結了過去一段時期以及當時和以後人們的經濟規則。

以此類推,隨著帝國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各個國家開啟獨立之路;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給社會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使得人類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的提速。。。。。。

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於是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們提出解決問題改良社會的構想,便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經濟思想和方法論。有時候會產生反覆或者復古的現象,那便是表明當時遇到的問題於歷史上某一時期的類似,因此才能套用類似的方法解決。

就像書中最後一段所說的那樣:人類社會的良好生活需要什麼?人們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和滿足?真正的繁榮由何而來?這些經濟學開始的地方,在經歷了那麼多爭執和反對之後,也是它再次出發的地方。人們終將再次前行尋找解決當前及以後遇到問題的方案,從來不會又一個方案可以一勞永逸,這也是人類社會不斷髮展不斷前行不斷進步的動力。

摘錄一些美麗的句子:

經濟學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社會如何避免稀缺性所導致的最糟糕的影響,以及為何有些人不能迅速對此採取行動。

李斯特認為,自由貿易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會生效。只有當國家或地區間處於相同的發展階段才會帶來益處。

列寧認為,戰爭意味著互為敵對國家的統治階級將工人們送到戰場上互相殘殺,這些人應該團結起來反對他們共同的敵人——歐洲的資本家。一個社會主義者是永遠不會贊成戰爭這件事情的,列寧和他在全歐洲的戰友們聯合起來堅決反對戰爭。

馬克思相信資本主義內部的階級矛盾將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列寧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是資本主義自身導致了國家間的矛盾並最終引發了戰爭。

歐洲國家通過控制海外領地建立帝國,勢力範圍延伸至整個世界。建立帝國的方式是通過軍隊入侵,隨後入侵者便會在海外領地上建立政府,實現殖民統治。帝國主義的源頭是貪婪,帝國主義的軍隊是用來鎮壓人民、幫助資本家積累更多財富的工具。

列寧提出了根本的解決方法:將帝國主義戰爭轉變為內戰。不同國家的工人階級應當停止自相殘殺,奮起抗爭並推翻本國的資本主義。只有這樣戰爭才會結束。

庇古提出市場經常指引人們做出有利於自身的選擇,但這種選擇往往會包含損害他人的副作用。

競爭市場能夠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源,因為它們以低價供應人們想要的產品,但是壟斷企業做不到這一點,它們會導致更高的價格、更少的供應。

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失敗之上,熊彼特的社會主義卻來自資本主義的成功和企業的壯大。和馬克思不同,熊彼特是資本主義的堅定擁護者,並不樂見其朝著社會主義轉向。

政府掌管經濟的結局就是政府替人們做決定,人們將無法選擇,個人的自由將遭受踐踏。沒有經濟自由,政治自由是不可能的。沒有政治自由,人們就無法自由地思考,政府會告訴你該做什麼、想什麼、如何生活。

哈耶克說,現代西方文明建立在個人自由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忘記了這一點,文明就可能潰敗。

自由與公正只有在人民吃飽飯、健康安居、能讀會寫的時候才能實現。

社會更高的生產率來源於技術進步,這才是增長的真正引擎。

不論是貧困國家還是富裕國家,他們的發展都會在一個地方停滯下來,到那時唯一的發展動力是技術進步。一個國家離這個狀態越遠,它向這個方向前進的速度越快。

凱恩斯認為,儲蓄如果不投資在工廠和設備上就會造成衰退。當人們更傾向於儲蓄而不是消費、商人不再投資的時候,總體上的支出就會減少,經濟就會停止增長。

當人是理性的時候,市場不會更加可以預測,而是更不可預測。

真正的發展不只是用商品生產來衡量的經濟發展。而是人類的發展:更多人能夠擁有來自那些良好生活所需的可行能力所帶來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