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靈活性增強“一城一策”將有新動作

楼市调控灵活性增强“一城一策”将有新动作

■本報記者 左永剛

“穩妥實施的核心在於落實‘一城一策’,只有‘一城一策’才能實現它的兩個核心目標:給予地方調控的靈活性,同時避免統一調控帶來的系統性風險。”1月22日,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中央的“房住不炒”的大邏輯下,“一城一策”已經成為核心政策邏輯。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從近期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一城一策”的提法明顯增加,主要包括河南、福建、杭州和寧波等地。這充分說明市場的定調比較清晰,即未來會在“一城一策”上會有較多動作。

嚴躍進分析稱,對於“一城一策”來說,本身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導向。不過很顯然對於此類政策來說,在當前房地產市場下行的情況下,會有更多的新意。如短期內各地政府不會強調政策放鬆,而會繼續強調“一城一策”的導向;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往往各地會有放鬆的跡象。因為實際上一些大城市確實出現了交易放緩和價格趨緩等現象,所以各地政策公開或不公開的放鬆現象會更多。

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

隨後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就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著力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堅決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堅持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加強市場監測和評價考核,切實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責任落到實處。繼續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向調節,改善住房供應結構,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強化輿論引導和預期管理,確保市場穩定。

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強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向調節,改善住房供應結構,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這一表述體現了政策的兩面性和靈活性,既滿足合理自住需求,同時也遏制投資炒房,地方政府在政策範圍內進行調整,但必須堅持“房住不炒”這一前提。

楊現領認為,2019年房地產調控有三大特點,即調控主體由中央轉向地方、調控方式由調控交易轉向調控供給結構、政府職能迴歸到住房保障。歷史證明,調控市場交易往往隻影響需求釋放的節奏,通常是延緩或刺激需求釋放,儘管短期內可以實現政策目標,但會明顯打亂市場供需結構,抑制市場調節,引發其他問題。調節交易並沒有改變市場供給結構,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住房短缺或結構錯配的問題。今後政策會減少對交易環節的行政管制,限價、限售乃至限購政策可能會根據不同城市的情況作相應調整。

在上述政策邏輯預判下,楊現領認為,2019年,一線城市市場有望回升,二線城市市場逐漸見底。二線城市將成為2019年房地產市場主力。2019年增量市場供應放量,二手房市場在經歷2018 年回落後將在 2019年觸底,增量及存量格局有所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