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你真的做到了嗎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前面這句話現在大家幾乎都做得到,但是物質上的富裕似乎並沒有在教育方面有多大的改善。很多人會感覺說:我上孩子去上興趣班啊,一個週末下來上4個班,排得滿滿的呢。但我們捫心自問下,是不是有很多家長其實是自己不想教育孩子或者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才把孩子送去教育機構的。

“養不教,父之過”,你真的做到了嗎

子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也許小時候都背過,但是是什麼意思呢?孩子生下來不教育,家長的過錯;教育不嚴格,老師的過錯;孩子不好好學,是很不應該的;年輕的時候不多學學,長大了怎麼辦。作為家長,我們要做到的就是養而教,那教只是說創造出好得條件讓孩子去學這學那嗎?

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能我們無法給予孩子太多的文化知識,但作為家長可以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教會孩子如何做事做人。我們跟孩子講垃圾不能亂丟,跟孩子講不能橫穿馬路,跟孩子講待人接物要禮貌,但是自己卻沒辦法在這些小事上面以身作則,孩子自然也是有樣學樣。說得再多,不及身體力行。

“養不教,父之過”,你真的做到了嗎

我們感覺一天在外奔波很辛苦,回到家只後想好好的休息下,那孩子是不是也可以想著說我上了一天的學,回家也好好休息下呢?相同的道理,人最怕的就是雙重標準,而且我們對雙重標準一個很強硬的藉口: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子,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試想如果你是孩子的話聽了會有怎樣的心理牴觸。

我們建議家長在孩子在家的學習時間裡,能夠參與勁來,多和孩子進行互動,不要怕錯,現在課本知識在網上都查得到,不要怕麻煩,孩子的未來對於做家長的你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