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講話: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鬥

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任正非代表華為彙報發言。在今天特殊日子,分享之。


憶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講話: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鬥


從科技的角度來看,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會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就如IBM的主席沃森當年說的“我覺得全世界可能只需要五臺計算機吧”。比爾蓋茨1981年預測“內存640K足夠了”。我們也不能構想未來信息社會的結構、規模、形式。隨著生物技術的突破,人工智能的使用……,為滿足信息流量爆炸的傳送與處理,從而促使石墨烯替代硅時代,引發電子工業革命,其洶湧澎湃,巨浪滔天,我們無法想象。我們一片迷茫。越是前途不確定,越需要創造,這也給千百萬家企業公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公司如何去努力前進,面對困難重重,機會危險也重重,不進則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會責任,堅持創新,遲早會被顛覆。重大創新風險大,週期長,更需要具有造福人類社會的遠大理想。

<strong>一、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機會主義。一定要有戰略耐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走在基礎科學進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礎科學的發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僅僅要坐十年冷,有些偉大的人,一生寂寞。基因技術也是冷了幾百年,才重新崛起的。華為有八萬多研發人員,每年研發經費中,約20~30%用於研究和創新,70%用於產品開發。我們已將銷售收入的14%以上用於研發經費。未來幾年,每年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00~200億美元。

華為這些年逐步將能力中心建立到戰略資源的聚集地區去。在世界建立了26個能力中心,逐年在增多,聚集了一批世界級的優秀科學家,他們全流程地引導著公司。這些能力中心自身也還在不斷地發展中。

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世界面對大信息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華為也不能光剪羊毛,謝謝西方公司前三十年對華為的領航。

華為過去是一個封閉的人才金字塔結構,我們已炸開金字塔尖,開放地吸取“宇宙”能量,要加強與全世界科學家的對話與合作,支持同方向的科學家的研究,積極地參加各種國際產業與標準組織,各種學術討論……,多與能人喝喝咖啡,從思想的火花中,感知發展方向。巨大的勢能的積累、釋放,才有厚積薄發。隨著突破越來越複雜,跨界合作越來越重要,組織邊界要模糊化,專業邊界也要模糊化,培育突破的土壤。

內部對不確定性的研究、驗證,正實行多路徑、多梯次的進攻,密集彈藥,飽和攻擊。藍軍也要實體化。並且,不以成敗論英雄。從失敗中提取成功的因子,總結肯定,表揚,使探索持續不斷。對未來的探索本來就沒有“失敗”這個名詞。猴子在樹上時,世界就沒有路;成為人後才走出曲曲彎彎的小路;無數的探險家,才使世界阡陌縱橫。沒有一個人能走完世界,走一段路的探險家就是英雄。從歐洲到亞洲的路上,沉沒了350萬艘船舶,那些沉在海底的人,是全球化的英雄。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它鼓舞人們不斷地獻身科學,不斷地探索。使“失敗”的人才、經驗能繼續留在我們的隊伍裡,我們會更成熟。我們要理解歪瓜裂棗,允許黑天鵝在我們的咖啡杯中飛起來。創新本來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我們也要敢於擁抱“顛覆”,雞蛋從外向內打破是煎蛋,從裡面打破飛出來的是孔雀。現在的時代,科技進步太快,不確定性越來越多,我們也會從沉浸在產品開發的確定性工作中,加大對不確定性研究的投入,追趕時代的腳步。我們鼓勵我們幾十個能力中心的科學家,數萬專家與工程師加強交流,思想碰撞,一杯咖啡吸收別人的火花與能量,把戰略技術研討會變成一個“羅馬廣場”,一個開放的科技討論平臺,讓思想的火花燃成熊熊大火。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在局部範圍內,拋棄利益計算的精神。重大創新是很難規劃出來的。固守成規是最容易的選擇,但也會失去大的機會。

幹部、專家,我們不僅僅是以內生為主,外引也要更強。我們的俄羅斯數學家,他們更樂意做更長期挑戰很大的項目,與我們喜歡短期成功的中國人結合起來;日本科學家的精細,法國數學家的浪漫,意大利科學家的忘我工作,英國、比利時科學家領導世界的能力……,會使我們胸有成竹地在2020年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美元。

<strong>二、遵紀守法,努力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

四中全會的法治化、市場化的決定,是中國百年振興的綱領,我們堅決擁護。幾十年後我們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對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華為的市場已覆蓋170多個國家與地區,法律遵從是我們在全世界生存、服務、貢獻最重要的基礎。我們不僅要遵守各國法律,聯合國決議,而且在敏感地區視美國國內法為國際法。不然,我們就不可能全球化。

當前世界風雲變幻,危機重重。我們要嚴格的遵紀守法,用法律遵從的確定性,來應對國際政治的不確定性。要嚴格的管制內、外合規,嚴守商業邊界。

在知識產權方面,我們的“核”保護傘覆蓋了世界所有的地區與我們所有的產品,進入任何市場已無障礙。但我們的幹部年輕,從青紗帳裡,走向世界舞臺,還有諸多的短處。我們建立了一批曾經是地區部總裁,有資歷的代表處代表組成的多個國家的子公司董事會,主管內、外合規,履行監督職責,實行個人負責制。即不需要集體討論(集體討論是建設性問題),就可以對可能會引起重大危機的問題,發起攻擊,這就是他們的忠誠。他們的表彰、提拔、獎勵公司不管,對他們的彈劾、批評,必須被最高層批准,從而約束了一群無知青年組成的龐大市場隊伍,成為一支有組織、守紀律、英勇奮鬥的“軍隊”。

我曾經提議過表揚法務隊伍是國際一流隊伍,應領國際一流薪酬,遭常務董事會否決。他們說,法務部打官司是國際一流的,建設性還不行。因此,法律遵從的隊伍建設正在逐步加強。

我們越快速發展,風險越大。我們自身運行風險也極大。我們所處的170多個國家與地區中,總會有戰爭、疾病、貨幣……等風險。我們已在倫敦建立了財務風險控制中心,去年管理了178個國家、145種貨幣、5萬多億人民幣的結算量的風險,把損失降到最小。即將在東京、紐約同時建立財務風控中心,用這些國際優秀人才,來管理控制公司的資金運行、合同、項目管理風險。已取得不小成效,為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strong>三、國家的政策正有利於“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用什麼樣的價值觀就能塑造什麼樣的一代青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奮鬥,創造價值是一代青年的責任與義務。

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青年的思想比較開放、活躍、自由。我們要引導和教育,形成一支主流團隊,為未來的領袖,作好準備。也要允許一部分人快樂地度過平凡一生。現實華為奮鬥在一線的骨幹,大多是80後、90後,特別是在非洲、中東疫情、戰亂地區、阿富汗、也門……。80後、90後是有希望的一代。近期我們在美國招聘優秀中國留學生(財務),全部都要求去非洲,去了艱苦地區。華為的口號也是“先學會管理世界,再學會管理公司”。

我們國家百年振興中國夢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老師。教育要瞄準未來。未來社會是一個智能社會,不是以一般勞動力為中心的社會,沒有文化不能駕馭。若這個時期同時發生資本大規模僱傭“智能機器人”(過去的機器人,是機器,不是人。未來的機器人,是“人”,不是機器,智能機器人有自我學習能力),兩極分化會更嚴重。這時,有可能西方製造業重回低成本,產業將轉移回西方,我們將空心化。即使我們實現生產、服務過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級技師、專家、現代農民……,文化不高的勞動力將失業。因此,我們要爭奪這個機會,就要大規模地培養人。

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後衝鋒的博士、碩士、專家、技師、技工、現代農民……,代表社會為人類去做出貢獻。因此,發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我們要更多關心農村教師與孩子。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成為優秀青年的嚮往,“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應成為基本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