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這篇文章寫給你的孩子。

電影《一袋彈子》改編自法國作家約瑟夫若福的自傳體小說《彈子帶》。同為兒童視角的二戰題材電影,卻不似《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那麼悲傷。電影講述德國佔領下的法國,莫里斯和喬兄弟倆在父母的安排下,為躲避納粹迫害,離開家人逃難途中發生的故事。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影片對好心人的幫助,和納粹連孩子都不放過 、無所不用其極的“猶太人”身份確認,有大量細緻入微的描寫,二者也形成鮮明對比。再輔以家庭和親情主線,融入民眾對猶太人、對侵略者的態度描寫,生動非常。除攝影和成功營造的哥特風,比去年廣受好評的、西班牙成人視角同類題材電影《棋手》整體上更出色。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片名為什麼叫《一袋彈子》呢,一來,法國小朋友跟物質匱乏時期的我國小朋友一樣,都喜歡玩兒彈子,片中弟弟逃難途中,始終握著自己的一枚破損的彈子,他有一句臺詞——“這是我唯一的東西了”,指代對家庭、對故鄉、對親人的眷戀;二來,離家之前,所有猶太人胸前都被要求縫上代表其身份的黃色六角“大衛星”,比莫里斯和喬更大一點的哥哥覺得這是恥辱,而涉世未深的弟弟尚未覺得不妥,以致同學要求用一袋彈子換他的“大衛星”時,他欣然接受,只覺得大不了挨媽媽一頓打。一個有可能改變某人一生命運的標誌,在孩子眼裡,只值一袋彈子而已。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影片最後 弟弟喬獨自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 深愛他的爸爸卻已死於集中營。喬手中緊握了幾年的早已陳舊斑駁的彈子,滾落地面。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電影非常感人,如果你的孩子十歲以上,足夠成熟,可以藉此來一場家庭觀念教育、民族認知教育、生命價值教育。不必擔心不適合孩子, 無論身處何種不堪的境遇,孩子總是最容易滿足,也最能體會到哪怕轉瞬即逝的快樂。小喬甚至來了一把“情竇初開”,甚至以自己的勇氣和最終的猶太人身份確認,拯救了一個從未厚待過他的親納粹家庭。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有興趣的家長,週末可以帶孩子看,寫一篇觀後感,培養他(她)的觀影興趣和感受力。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給你的孩子——一袋彈子和一顆“大衛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