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山水望花红


一路山水望花红


一路山水望花红


一路山水望花红

<strong> ——赏析尹振华老师《谢池春·逝水汤汤》

逝水汤汤,镜里发白如雪。

觅知人,心思怎写。

远程山色,盼晴光相借。

慕春风,晚来殷切。

如烟旧梦,系属丁香难解。

醉诗书,低吟几阕。

千般滋味,可笺中凭泄。

倚轩窗,一帘清月。

这首《谢池春•逝水汤汤》是尹老师的一首新词,是步入老年的她对生活的一种感悟,一种诠释,一种倾泄……本词虽仅六十六字,却写出了人到老年的内心真情感怀。

开篇"逝水汤汤,”一语道破人生就是过客。岁月匆匆,春水东去,一逝不返,青春难再。"桃花依旧,逝水汤汤"历来才子佳人对时光的流逝都会发出不同的感慨和遗恨,但也正如“情深如海空余恨,感慨万千又奈何,”到头来只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蓦然回首,镜中的美女在不知不觉中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两颊。曾经的婵娟少女,脂粉娇颜,如今却鬓白如雪。岁月无情,人生奈何?

“觅知人,心思怎写?”“寻觅知心人,共饮酒一杯”也许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当我们苦闷无助、孤独彷徨时,问一下知心人,但又怎样描述自己心情呢?我的境遇又有谁遭遇过呢?我的心思又怎样诉说呢?也许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

“远程山色,盼睛光相借。”未来路远,希冀一路晴光山色明媚。一路畅望花红。这两句词,让我们品味,作者曾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啊。尤其我们人到中年以后,病魔缠身,生活步履维艰,此中辛苦有谁知道,谁又能真正理解?生活也许恰如爬山,刚开始时,体力充盈,步履矫健,即使山色一般,也会心旷神怡,步步清风。可是当我们走着走着,脚步渐渐地慢了下来,山水虽好,人却早已疲惫不堪,无心欣赏奇峰秀水了。越到山顶,我们会更加步履维艰,有时真想不攀登了。此时,身心疲惫的我们坐在半山腰中,面对风雨晦涩的天空,这时多么希望把远方的阳光借来照耀一下,愉悦一下心情,放松一下自己,哪怕一缕阳光也好。而且这种羡慕心情,越到山顶心中更加殷切盼望。正如"慕春风,晚来殷切。”

上片主要写面对镜子中的自己回想到自己一路走来,人到老年的我们不觉中两眼早已模糊了……

这种感受也只有经历过岁月淘洗、世事艰辛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人生百味。

“如烟旧梦,系属丁香难解。”

下阙仍从人生感悟入手。是岁月的回眸。“旧梦”可以理解为往事,也可以理解为梦想。但一切都以模糊了,又很苦涩。南宋著名词人贺铸曾经爱上了一位女子,两人相交甚密、感情很深。后来贺铸因为官赴任而离去,女子孤独相思,情愁难解,于是作《寄贺芳回》一诗,诗曰“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作者借此典故告诉我们心中早已愁结万千,好似“丁香结”一样,难解难开。既然愁思缕缕,只好“醉诗书,低吟几阕。”然而不读则矣,一读更是千般滋味涌上心头。写几句诗,赋几首词,在诗词画意中聊以自慰,但我们却能从作者愁绪中看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才女本自多愁,又加多病,黛玉情结易生,难免多愁善感,心情抑郁,遂发“如烟旧梦"之感。旧梦依稀记不真,烟云吹散尚留痕,这种感喟,只有真正经历过人生真愁、真苦的人才能体会到。她想怒问苍天,她想斥责厚土,但这些愤怒,悲伤到了嘴边,却化为一声叹息,一弯清月……仿佛我们看到在深秋某个夜晚,霜风阵阵,一衣妙女,向天而吟。人过中年,饱受病痛折磨,一种至真的悲凉沧桑,油然而生。所有的一切,被这句“倚轩窗,一帘清月”诠释得完美。此时此景恰是无声胜有声,悲伤到了极点,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默默地在心里咀嚼。同时明月又一向给人美好的预示,"一帘清月"有恬静、清新之境,又含孤寂之意。“万里柔情空对月,”在这里,也正寄托了作者向往快乐安然的生活,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恬静自在的情怀。

下片词如形云流水,一气呵成,毫无做作之态。情寄于笔,跃然纸上。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本人的半生境遇,为病痛折磨,却不颓废,不低迷。正如作者《荷泪》中所写:

晨起临波试碧裳,

娇托嫩蕊却群芳。

由来一点忧思泪,

伴雨随风种岸旁。


虽忧伤却又不失希望。同时我们又从"慕春风,晚来殷切,”中参透出人到晚年备加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渴望幸福的那种心情,由此我们会自然想到自己的将来,令人心酸眼湿,但又不可避免……

<strong>附原作:

谢池春·春赋



一路山水望花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