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沒在廢墟中的皇家宮觀—西安紅廟坡昊天觀

翻看歷史典籍,得知在西安城區有一個昊天觀,是唐朝京師皇家宮觀,也有許多歷史名人與此宮觀有著不解之緣,留下千年佳話。一時興趣使然,就讓本地的朋友帶我去參觀一下。

淹沒在廢墟中的皇家宮觀—西安紅廟坡昊天觀

昊天觀大門口

原想著,應該是善男信女絡繹不絕,觀裡香火鼎盛,可事實往往令人失望。在高樓林立的鬧市之中,有一處垃圾場,用鐵皮圍著,在鐵皮圍牆內,雜草和瓦礫之間,立著一塊不大的牌子,寫著“昊天觀”三個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也找不到入口,經過打聽,才知道進觀需要從一個小區的門口進入,繞一圈才能到觀內,現在該小區設有門禁,好到人就算想去,也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找到。

淹沒在廢墟中的皇家宮觀—西安紅廟坡昊天觀

圍牆裡面是垃圾場,立著“昊天觀”三個字

淹沒在廢墟中的皇家宮觀—西安紅廟坡昊天觀

以前的皇家宮觀,現在就剩這幾間房子

進入昊天觀,一個不大的院子,幾間陳舊的廟舍,雖簡陋卻不失清幽。院子東邊為垃圾場,西邊為高層住宅,給人總是有種不爽的感覺。(具體後續會有介紹)

淹沒在廢墟中的皇家宮觀—西安紅廟坡昊天觀

西邊是高層住宅,進觀唯一路線,需要到小區院子繞一圈

淹沒在廢墟中的皇家宮觀—西安紅廟坡昊天觀

東邊是垃圾場,兩塊石碑矗立在垃圾之中

延伸閱讀:

淹沒在廢墟中的皇家宮觀—西安紅廟坡昊天觀

長安縣誌對昊天觀的記載

昊天觀為唐代皇家宮觀,地處京師長安。高宗朝有孛彗經天,長數丈,為了消災避禍、順應天象,顯慶元年(公元656)高宗以晉府舊宅為太宗追福改建為昊天觀。親筆書額並制《嘆道文》,且以尊師為觀主。自此一直承擔唐代皇室齋醮祭祀,故地位十分顯赫如玄宗貞順皇后之廟亦在觀之一角,四時享祀,肅宗皇帝的忌日,昊天觀設三百人齋醮。唐武宗會昌三年十日重建觀宇,有王玘撰文,柳公權書,徐方平篆額的碑記。歷唐末五代十國戰亂,昊天觀為兵燹所毀,後修繕。據《長安志》載:昊天觀在城北一里許,盡一坊之地。東西與南北各350步。考古實測總面積29.78萬平方米。經宋、金、元各代保存完好,明嘉靖戌子歲旱,祈雨有應,庚戊年即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萬曆元年(1573)立金龍四大殿。蘭谷邢朝楨記萬曆二十三年(1595)耆民徐楫等再修此觀,應天府尹王鶴撰記“先有昊天觀,才有長安縣”膾炙人口的話語流傳至今,據附近紅廟坡村民相傳昊天觀有大殿九座:玉皇殿、三清殿、老君殿、金龍殿、藥王殿、無量廟、老爺廟、送子娘娘廟、觀音菩薩廟、外加戲樓一座,經考證早先為昊天觀山門(注:唯金龍殿朝東,其它殿堂皆朝南);閭苑仙台、飛簷嵯峨、宮院巍嚴、氣勢輝宏、高閣入雲、羽衣飄飄。親眼目睹過壯闊的殿宇者都為之讚歎和自豪。唐代高宗乾封初年,昊天觀祭酒揚太玄與華嚴院僧人宗敬爭論佛道先後,高宗赦定道先佛後。有唐一代多位著名道教人士居與於此觀,如備受高宗推崇的道士尹文操,玄宗朝的薛尊師、天師葉法善,穆宗時與朝中要員交好切德行法術所重的道士符契元,及精於科儀被賜紫道士的謝遵符,代宗時唐新平長公主的季女姜氏即卒於京師昊天觀。《唐語林》載:“昊天觀有廚後井,俗傳與無錫惠山泉脈相通,李衛公取諸流水稱量,惟惠山與昊天等,且清冽可口,沁人肺腑。”唐朝時期昊天觀也留下了許多詩人的千古絕唱,初唐四才之一,歷任校書郎、崇文館學士的楊炯曾著《和輔先入昊天觀星瞻》記述與友人觀內星佔之事,憲宗朝位列宰相的詩人武則天曾侄孫武元衡的《夏日陪馮許二侍郎與嚴秘書遊昊天觀覽舊題》;德宗時間權德輿的《晚秋陪崔閣老、張秘監閣老,苗考功同遊昊天》;順宗時劉禹錫的《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及《再遊玄都觀》;憲宗時姚合的《一作裴考功、歷察院同遊昊天玄都觀》;敬宗時朱慶餘的《登玄都閣》、文宗時劉得仁的《昊天觀新栽竹》;僖宗時朝鮮半島新羅賓貢進士崔致遠的《上都昊天觀》牒文,同一時期有位長壽異人周尊師,年近百歲為朝廷所召,安住昊天觀。唐宣宗時,有異人李思齋,善養生,行跡莫測;亦住昊天觀。清代民國一直昊天觀香火鼎盛香客紛至敬奉。千百年來,昊天觀傳承大唐道脈,綿延不絕,雖屢遭破壞,然恭祭昊天大帝,祈福祉,求安居,卻從未停止。大道玄妙,昊天罔極之德,古都長安久沐昊天神恩,三秦大地承蒙玉帝福澤永佑國富民強長安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