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的最高修養

情感和親子專欄作者,終身學習的媽媽。


前幾天朋友跟我吐槽:

和人相處怎麼這麼難啊,輕了人家說你冷漠,重了人家又說你過分熱情,<strong>分寸到底在哪裡,好像怎麼做都是錯的。

我們都說,<strong>相處,要選和自己三觀一致的人。其實遠沒有那麼簡單。美國一個調查顯示:

<strong>好的人際關係,遵循的不單純是雙方的觀念和喜好原則,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遵守雙方的心理邊界。

而所謂的<strong>心理邊界,是一個人自尊和安全感的紅線。

<strong>01

<strong>是什麼,讓你好心辦壞事?


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的最高修養


朋友小野說最近和老公關係緊張,原因是她差點得罪了客戶,讓老公下不來臺。

小野的老公經營外貿公司,上週外方客戶來拜訪,夫妻一起去接待。晚宴的時候,小野發現了客戶夫人的頭髮特別少,剛好飯店旁邊有一家賣假髮的店,她就趁大家點餐的時候,偷溜出去買了店裡最貴的一頂假髮。

小野老公情商很高,一頓飯下來雙方談得很融洽,但當小野將假髮送給客戶夫人的時候,氣氛變了,對方立即冷眼:<strong>謝謝你,我不需要!

小野愣在那裡不知所措,好在老公打圓場,說自己家除了賣儀器儀表,還經營髮飾,而太太熱情,就選了店裡一個最好的假髮送給夫人試試。

客戶這才原諒了他們。

可是這件事讓小野的老公耿耿於懷,說小野笨,簡直是砸場子的體質。小野朝我喊冤:<strong>明明頭頂都空了,還不允許人家關懷一下嗎?

是啊,是什麼導致了我們好心辦壞事?是什麼讓我們直言不諱,卻又碰到了別人的底線?

<strong>02

<strong>有時候,我們需要感性一些


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的最高修養



曾聽一個老師說:<strong>有一種人很讓人無奈——他以為自己比你還要懂你。

我懷孕的時候,有一次去坐地鐵,人很多,沒有座位,旁邊一個年輕人站起來給我讓座,當他站起來的一剎那,我看到他一條褲腿空蕩蕩的,裝的是假肢,我連忙拒絕他的幫助,說:沒關係,您坐吧。

沒想到他旁邊的一個阿姨把我拉了過去,讓我安心坐在年輕人的座位上,悄悄對我說:<strong>別把他當殘疾,人家精神著呢,給他個機會幫助別人。

我抬頭一看,年輕人正從容地站著,臉上掛著欣慰的表情。那次的經歷,讓我感觸很深。

<strong>當我們只用理性去看待世界,我們看到的就是黑白對立的世界,美麗的或醜陋的,好的或壞的,健康的或疾病的,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就會憑大腦的評判作出反應,卻不考慮對方的感受是什麼,他是怎樣看待自己的。

所以,這中間就會產生很多誤解,甚至是矛盾。

就如我看到那個年輕人有殘疾,理性上我會認定他是個弱者,而我比他健康,所以不能佔有他的資源。

而那個阿姨卻更高明,雖然他也知道男孩有殘疾,但她看到了男孩想幫助別人的精神上的力量,所以她比我更有慈悲,更懂得成全。

<strong>03

<strong>真正的善良是什麼?


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的最高修養


哲學家說,人性本善,但也<strong>提醒我們不要誤用了這個“善”,而要保持更多的中立。

除了對見到的人和事都有一套自己的評判,而會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反應之外,我們還會善心氾濫,誤闖了他人的雷區。

棟棟跟我抱怨他工作不穩定,走到哪裡,不是倒閉了,就是老闆不要他了,他覺得運氣太差,問我怎麼轉運。

我問他:那你回憶一下,老闆們是什麼原因要你離開呢?

他說:因為我人善,好欺負。

說完他好像想起了什麼,突然轉移話題:週週,你今天發的朋友圈裡有個錯別字哦,你發現了嗎?還有,你那張照片最好再P一下,會更美。

我已經知道了為什麼他的領導都容不下他——他整個就是一個挑人毛病的機器,<strong>說的好聽,是善意的提醒,說得不好,就是把找茬當樂趣,讓人下不來臺,還不覺得自己逾矩。

陳道明說,<strong>所謂的助人,並不是時刻去洞察他人的需要,然後不經商量的去提醒和給與,而是在收到對方求助的信號以後,再從容的伸出援手。

因此,<strong>真正的善良不建立在自我滿足之上,而是雙方都能舒服自在地互動。

<strong>04

<strong>看破不說破,才是高情商


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的最高修養


在社交場合,我們要收斂衝動和莽撞,避免依直覺干擾或影響別人的生活,其實,<strong>在家庭裡,在親人之間,有時我們同樣需要關閉自己的好奇心,遵守邊界。

記得我一個閨蜜就曾提及過她老公的過人之處。他們的兒子進入青春期後有很多變化,除了長高了,變聲了,行為也變得神神秘秘。

為此,閨蜜有些擔憂,擔心孩子早戀,學習分心。而孩子的父親卻很冷靜和理性。

一個週末,要吃飯了,看到孩子遲遲不來,父親推門而進,卻發現孩子戴著耳機在看略色情的電影,父親先是一驚,而後趕快趁孩子不注意退了出來。

<strong>之後他再重新敲門,叫孩子出來吃飯,席間大傢什麼都沒有提。

直到一個星期以後,父親帶孩子去看了一場愛情電影,路上分享了自己青春期的故事,包括情愫萌芽,生理改變,甚至是偷偷看過黃色小說,等等。

孩子在聽到這些之後,先是驚訝於父親的坦白,後來是發自內心的感激父親對他的包容和理解,並且從那以後,孩子變得更加陽光開朗,沒有以前那麼神神秘秘了。

<strong>身為父母,如何真正的和孩子站在一起?絕對不是拿一個放大鏡去發現孩子更多錯誤,然後站出來去糾正他,指導他。<strong>而是要不動聲色地發現他的需要,不加評判和攻擊地去引導。

這個過程裡,<strong>孩子看到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而是一個滿懷慈悲的過來人,他會放下所有防禦去坦白自己的內心,跟著父母去前進,去成長。

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的最高修養


劉若英過去是出了名的不好採訪,動不動就會黑臉,讓很多人誤以為她不好相處。後來劉若英說:

我寧願不要通過曝光自己來賺錢,也要守住我的安全線。我不喜歡他們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我的需要,更不需要他們通過圍繞我的某個特點來製造話題,這讓我很不舒服。

的確,<strong>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與他人息息相關的世界裡,我們也需要得到他人的欣賞、愛和舒適的邊界。

比起那些冷不防的戳穿和干涉,我們更需要一份獨屬於自己的安全距離,在這個距離裡,我可以放鬆自如,不必防禦和死守。

<strong>假如你真的愛我或者欣賞我,無論我有多少缺點和不足,都無需你來指出或糾正,你只要遠遠地看著,像包容自己那樣去包容我。如此,我會感激你,也會將同樣的支持給到你。

<strong>有些事情,我們都懂,但不必說出來。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