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假“國土證”賣出341套房,是誰給的“神通”?

持假“国土证”卖出341套房,是谁给的“神通”?

資料圖。圖為長安國土資源分局2017年5月的一次回覆稱,未見小區“國有土地登記資料”。

入住8年,業主卻辦不了房產證,幾經周折,才知道開發商的《國有土地使用證》是假的。日前媒體曝出的這則新聞,再次挑戰公眾想象力。據悉,這個名為“嘉華新苑”的小區,開發商只拿到了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也就是說,業主花大價錢買下的,只是“小產權房”。

但這樣的“小產權房”,來路卻不簡單。它有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房屋預售許可證》等一系列合法證件,開發商憑著一張假“國土證”,突破了國土、房管、規劃等多部門層層審核監管,“一路綠燈”修建並售出341套商品房。

在國內,房地產項目審批之嚴人所共知。此前有官員曾披露,申辦一個房地產項目要蓋166個公章。每蓋一個章,辦事員、科長、處長都要簽字,涉及180多個經辦人。對此,有房地產商還表示,要蓋的章不止166個。

每蓋一個章,都意味著一次從形式到內容的審查,也就是查驗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真實。如果說一兩個部門因為工作失誤,沒有把好關還能說得通,但這麼多部門集體淪陷,成為了橡皮圖章,實在讓人大跌眼鏡。西安市規劃局長安分局官員對此表示,“2006年時,沒有相關的信息查詢系統,我們也沒有能力判定證件的真偽。”這是事實,但沒能力判定證件的真偽,就敢把章蓋下去,難免讓人覺得有些兒戲。

在所有淪陷的審批部門中,事發地國土部門的角色最引人關注。因為最有能力判別“國土證”真假的就是他們,可最把此事當兒戲的,似乎也是他們。

據報道,對於“嘉華新苑”的產權證問題,西安市長安區相關部門此前至少四次給業主書面答覆,但每一次答覆都大相徑庭。例如,2016年4月長安區信訪部門在答覆中稱,“嘉華新苑小區五證齊全,資料已受理正在辦理中”。同年5月,長安區委又稱“嘉華新苑小區因園林綠化未驗收、房屋面積未實測,無法辦理房產證”,到了2017年,國土資源部門把之前的答覆全部推翻,稱未見嘉華新苑小區國有土地登記資料,不符合不動產登記條件。

持假“国土证”卖出341套房,是谁给的“神通”?

資料圖。圖/視覺中國

圍繞一張“假國土證”答覆變來變去,這讓當地有關部門公信掃地。假“國土證”上的批號和編號從何而來的,公章是真是假,這些本就存疑。更令人稱奇的是,“嘉華新苑”小區距離長安國土分局僅700餘米,早在2009年11月,西安市國土局對“嘉華新苑”的違法建設進行了制止和處罰,要求拆除地面建築物。但涉事開發商毫無收斂,交完罰款繼續施工,就是在長安國土分局眼皮子底下,把“嘉華新苑”建成了,樓盤其中一棟樓中有19層甚至被長安區三個職能部門團購。

而2010年11月,一份長安區政府常務會議紀要顯示,對於目前已建成的國土長安分局土地儲備中心(鑫茂源)項目用地,由國土部門依法實施處罰後,方可開展土地出讓工作。可當地國土部門拖了8年之久,至今仍沒對房產商開罰,也沒有按照區政府要求,補上“土地出讓”手續。

這無疑讓此事疑點叢生:“嘉華新苑”被西安市國土局處罰,被區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長安區國土分局不可能不知道,可其為何對身邊的違法建設不聞不問,甚至無視違法建設事實,給業主一個樓盤“五證齊全”的答覆?長安區政府定性的違法樓盤,卻被該區政府職能部門團購,到底是哪些部門參與,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假“國土證”背後,有太多的疑問需要解開,這也需要深入調查,一一釐清,該處理的處理,該問責的問責。更重要的是,不能讓業主當冤大頭。8年時間,“嘉華新苑”的業主們已等待太久,當地應儘快拿出善後方案,還業主合法購買的房屋以合法身份。

□於平(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