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曾經建立過“遠東共和國”,不過僅存活2年就“被滅了”!

遠東共和國是蘇俄政府在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建立的一個被蘇俄控制的共和國。其領土西自色格楞格及貝加爾湖,東至太平洋岸邊的所有前沙俄土地,包括貝加爾沿岸省、外貝加爾省、阿穆爾省、阿穆爾河沿岸省、濱海省、堪察加省、薩哈林島北部等地,總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地域大致為現在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外貝加爾邊疆區、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薩哈林州、堪察加邊疆區、馬加丹州和楚科奇自治區。

遠東共和國於1920年4月6日成立,首都:上烏金斯克(1920-1921); 赤塔(1921-1922),國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雖然在名義上是獨立的,但主要是蘇俄控制,目的是在蘇俄和被日本佔領的濱海地區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地帶。這個共和國是列寧為首的俄共(布)中央為避免與日本直接交涉而採取的暫時的權宜之計。蘇俄以遠東共和國的形式在遠東發展壯大蘇維埃力量,利用各種形式打擊日本侵略軍。日本從海參崴撤退後,1922年11月5日,遠東共和國撤消合併到蘇俄,成立遠東州(不包括原遠東共和國境內的布里亞特-蒙古自治州)。1926年1月4日,遠東州改為遠東邊疆區。此後,該地區歷經多次區劃調整。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地區主義勢力逐漸得到發展,在這股地方分權力量的推動下,遠東一些州和邊疆區也提出了要恢復歷史上的遠東共和國,並把它當作向俄聯邦施壓的最有分量的籌碼。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或蘇俄。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

東北亞曾經建立過“遠東共和國”,不過僅存活2年就“被滅了”!

1918年赤塔的協約國干涉軍

東北亞曾經建立過“遠東共和國”,不過僅存活2年就“被滅了”!

遠東共和國國旗

蘇維埃俄國為避免同日本直接對抗而在國內戰爭後期成立的臨時性國家。當時蘇維埃俄國已贏得反對帝國主義干涉和國內自衛叛亂第一階段的勝利,迫使協約國最高委員會會議於1920年初作出解除對俄封鎖並把軍隊撤離西伯利亞的決定。但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暴亂並未停止。1920年4月波蘭地主武裝闖入烏克蘭,弗蘭格爾匪幫由克里米亞向北進犯,西部戰線烽火又起。日本帝國主義以保護臣民生命財產為藉口,拒絕從西伯利亞撤軍,反而加緊整編軍隊,不斷尋釁,試圖長期霸佔遠東。為集中力量粉碎西線內外敵人的新攻勢,維護蘇維埃國家的根本利益,蘇維埃政權根據列寧的建議,決定在遼闊的遠東國土上建立緩衝國。

1920年3月上旬,紅軍進入伊爾庫茨克後停止向東推進,以避免同貝加爾湖地區的日本人發生衝突,同時組織俄共(布)中央遠東局和俄共(布)西伯利亞局組織臨時革命政府。3月28日,濱海地區部分居民代表在上烏丁斯克召開制憲會議,4月6日向全世界宣告成立獨立的民主的遠東共和國。其領土西自色格楞格及貝加爾湖,東至太平洋岸邊的所有前帝俄土地,包括貝加爾沿岸省、外貝加爾省、阿穆爾省、阿穆爾河沿岸省、濱海省、堪察加省、薩哈林島(庫頁島)北部等地,總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實際控制面積17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86.6萬。建國宗旨在於尋求和平,對外同一切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對內建立牢固的法制,保障各階層居民的平等和自由。西伯利亞地區著名的老布爾什維克克拉斯諾切哥夫被任命為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駐紮在上烏金斯克和伊爾庫茨克的紅軍部隊同貝加爾湖地區的游擊隊組編為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初期擁有兵力一萬人,炮13門,飛機30架。至1921年8月已擁有步兵21800人,騎兵9800餘人。此前成立的濱海臨時革命政府讓位給遠東共和國政府。5月14日,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正式承認遠東共和國的成立。10月底,因最後一批日本軍隊撤離哈巴羅夫斯克,各股白衛軍勢力被相繼擊潰,共和國領土連成一片,首都由上烏金斯克(今烏蘭烏德)遷至赤塔。

東北亞曾經建立過“遠東共和國”,不過僅存活2年就“被滅了”!

遠東共和國行政區劃圖

1921年2月12日—4月27日,新的制憲會議在赤塔召開並通過新憲法,宣佈對內保存私產所有權制度,對外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為外國資本輸入提供均等機會。蘇俄以遠東共和國的形式在遠東發展壯大蘇維埃力量,利用各種形式打擊日本侵略軍。1922年2月佔領水路陸路交通重鎮伯力,接著向海參崴逐漸逼近,迫使日軍又不得不於1922年8月開始從濱海州撤兵,至10月25日,日軍撤離海參崴從海上回國。至此,日軍撤離遠東大陸,結束了對蘇俄的大規模軍事行動。1922年11月15日,成立僅有2年半的遠東共和國作為緩衝國的歷史使命終結,全俄蘇維埃中央執委會同意的遠東共和國的“申請”,將其併入蘇俄。

東北亞曾經建立過“遠東共和國”,不過僅存活2年就“被滅了”!

遠東共和國國徽

在蘇俄國內戰爭和日本武裝干涉的條件下,遠東的貨幣流通十分混亂。遠東共和國成立伊始,即著手恢復經濟、整頓貨幣流通秩序,從發行紙幣到允許金屬幣流通,其間經歷摸索和失敗,最後在蘇維埃俄國的幫助下使貨幣流通走上正軌。

東北亞曾經建立過“遠東共和國”,不過僅存活2年就“被滅了”!

遠東共和國貨幣

遠東共和國地圖

東北亞曾經建立過“遠東共和國”,不過僅存活2年就“被滅了”!

據統計,1922年遠東共和國有俄羅斯人162萬,漢人、日本人、朝鮮人共30萬,蒙古人(包括布里亞特人)25萬,通古斯人5萬,猶太人2.5萬。

布里亞特人是蒙古人的一支,又稱“布里亞特蒙古人”,居住在貝加爾湖地區。十月革命波及到布里亞特和外貝加爾地區後,1920年春貝加爾湖以東的布里亞特族成為剛剛成立的遠東共和國的居民。遠東共和國政府執行列寧的民族政策,在布里亞特-蒙古人中開展工作,挫敗了民族上層分子和富農的反革命活動,破天荒給布里亞特人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並在戰爭的條件下為少數民族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遠東共和國雖在建立之初就對外聲明它是一個區別於蘇維埃政權的獨立的民主共和國,但實際上它接受蘇俄政府領導。遠東共和國主席兼外交部長克拉斯諾曉科夫及政府一些成員大多是布爾什維克黨人,遠東共和國的一些外交措施和原則都要經過俄共(布)中央或外交人民委員會的核準。

因此,對外關係上,它基本遵循蘇俄的對外政策。主要任務是利用其非蘇維埃形式,建立和發展同外國的經濟貿易關係。遠東共和國的積極努力,使它與美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初步建立了貿易關係。進出口業務主要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和滿洲里站進行。

1921年和1922年上半年,遠東共和國從日本、中華民國及其他國家運入大量的布匹、麵粉。同時遠東共和國也出口自己的產品,如1921年日本購得730萬盧布的木材、毛皮、製革原料等,次年又購入100萬普特的鯡魚。遠東共和國還向英國、澳大利亞輸出木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