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院校和專業,優先考慮哪個?

<strong>春暖花開

小時候想要快快長大

我以為讀很多書 認識很多人

就長大了

可是一不小心 真的長大了

面對小山一樣的書本和習題

我懂得了還是小時候最開心

可惜一旦錯過就永遠 回不去了

長大了 我要肩負更多的責任

做出更多的取捨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我只想義無反顧地

跟隨心的決定

<strong>很多同學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大概都遇到過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要選大學,還是選專業?加上網上不斷流傳著“各大高校綜合實力排行榜”及“各大高校專業排行榜”,更是讓同學們感到無所適從。

在一份份的榜單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例子:中財的金融學專業在北大之前;西南交通大學的車輛工程專業在清華之前。更極端的例子有:蘭州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居然排在上海交大之前。

這些榜單的形成一定是有所依據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想學某個專業,那麼:

1.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較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哪個實力更強?

2.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較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哪個更值得報考?

今天,我們就請來兩位學長來為我們辯證地<strong>聊一聊“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較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的利與弊吧!

01

<strong>▼

正方

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

我自己報志願的時候沒想太多,覺得既然能上好的學校為什麼要去不那麼好的呢?

我覺得只有在<strong>以下幾種情況下才需要捨棄頂尖學校而選普通學校:

1.對某個學科或行業充滿熱情,但在頂尖學校這個學科很爛或沒有。

2.父母或者家庭原因導致必須留在某個城市。

其實更多時候,普通學校的頂尖專業是在你成績不那麼好的時候才要考慮的。比如550分的話,可以優先考慮最低線520的學校的某個排名全國前三的專業,而不是壓線進一個普通學校的普通專業。

看著以前的同學考研、找工作,<strong>越來越覺得頂尖的學校的優勢很大,不僅僅是保研、就業,能接觸的東西會更多一些,接觸的人也更優秀。

好的學校會給你更多的選擇,普通學校的好專業則會讓你在確定的路上走得更好。所以對未來還沒有一個清晰明瞭的規劃時,尤其是不甘心被束縛在某個方面的時候,優先選學校會比較好。

我是所謂“名校普通專業”的學生。

如果你已經決定了想學的專業,並且成績足夠選擇任何學校……

<strong>考慮候選的學校:

1.如果是清北/985這樣的差距,那麼選擇哪個都可以。前者的好處是眼界更寬,機會更多,而且學校可以提供很多高於知識技術層面的東西;後者好處是更容易從同學中脫穎而出,並且王牌專業可以得到學校的資源傾斜。

2.如果是清北/普通211這樣的差距,除非你想學的專業已經是清北的極弱項,或者該普通學校在這個專業的水平達到全國第一,否則建議選清北。原因主要在機會和資源和眼界,你身邊的人的水平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水平。

3.如果是985/普通211這樣的差距,並且在專業水平上有明顯差距的話,我覺得可以優先考慮專業,同時參考就業情況。如果差距不太大,比如一個排第2一個排第5,我覺得選名校就行。

4.985水平以下不考慮稱為名校。此處985指具有相應的水平和聲望,比如對外經貿,儘管不是985,但分數線和就業情況都和985學校差不多,因此歸入985一類來考慮。

<strong>5.其他需要考慮的問題:地理位置,其他條件相當時優先考慮北京+東南沿海,因為就業機會多;專業因素,經濟、工科、純文科等顯然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討論; 學校特點,綜合性大學or專業性;未來規劃,是讀研、出國,還是工作;決心,如果你不是100%確定要讀某個專業,那麼選擇綜合水平更高的較好,給自己多 一些選擇。

並且,你讀的也不一定是你想要讀的專業,你想要讀的專業也不一定是你將來會去做的行業,而你所畢業的學校,卻永遠都是你的母校。在什麼都沒有明朗的情況下, 校友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比如金融界的五道口圈子,清北幫或者廈大幫等等,拉關係這件事上,說你是同學校的親近感遠大於同專業的親近感。

所以,<strong>在學校差距不大、專業差距很大的情況下,選擇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否則,選擇名牌大學。

報考|院校和專業,優先考慮哪個?


02

<strong>▼

反方

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

<strong>最終錄取到的專業決定了你未來的就業方向,也就是你未來人生的軌跡。

雖然大學可以轉專業,或是跨專業考研等途徑來改變自己的專業方向,但個人認為,這些方式其實成功率不大。如果是高考失利的潛在學霸型另說,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些方式都有一定難度,因此,高考時的專業選擇基本上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業方向。

若是調劑到某些對於你而言可稱之為“來自星星”的學科,等你發現自己和老師來自不同星系時就為時已晚了。所以<strong>比起仰慕名校光環,切實地為自己未來的工作考慮,選一個明智些的專業更重要。

大學裡面的好專業,相當於高中裡的重點班,資源配置和仰慕光環兼得。

由於教育資源有限,重點學科的師資配置與普通學科之間是肯定有差距的。進了王牌專業,相當於享有大學的優勢資源。另外,高中的時候都覺得重點班挺牛逼,但反過來,重點學科的學生看普通專業的學生,感覺就跟曾經的重點班看普通班差不多。

<strong>大學提供給你的,只是一個平臺,別無其他。

這次寒假,我跟高中同學見面,的確感受到了不同層次的學校接受信息方面的差異:那上了名校的同學們可能忙著準備presentation,忙著去各個學校宣講,忙著準備調研材料,而我卻什麼也不用忙。但同時,我比其他同學多出很多空餘時間去做一些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只要你有那份主動的求知意識,即使你的大學不能為你提供一個更大的平臺,你也可以自己利用手頭資源發掘一片更大的天地。一定要有這樣的自信。

<strong>名校資源雖然更豐富,但你也要知道,資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適合你越好。

舉個栗子,在財經大學,某金融大牛來學校講課,跟你學刑司的有什麼關係?銀行提供了許多本科實習職位,跟你學馬哲的有什麼關係?如果只是抱著“什麼都試試”的心態去看看熱鬧、漲漲知識,那這種積極性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學習是無效率的,它不能給你帶來最大利益,它不能讓你在專業上有所進步,最大受益者永遠都是金融學院的那批熊孩子。“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這種感受可以借鑑一下圖書館藏書以經濟/法學為主,讓外語學院的同學情何以堪。

至於說,在名校可以認識更多優秀的人,但關鍵是,優秀的人他們認不認識你。

如果最終自己能在所在專業取得成績,並選擇繼續深造的話,若是你的能力允許你往更高水平的大學去跳,到那時,你進入的圈子,才是真正能包含你的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