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市场流通机制盘活企业库存商品解决社保入税资金来源困难问题

【提示】本文根据悟空问答平台的本人原创整理而成。属于纯理论性文章,读来比较枯躁,但是与每一位企业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现在已经进入2019年了,提议中的社保入税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这关系着你的切身利益,你是否需要关注?

2019年 还末到来,社保入税的争论已经热火朝天。我看了大部分朋友的发言,大同小异,全都在说<strong>企业本小利微,财务困难,工人也是工资收入少,生活困难,无论企业或工人都交不起保险,如果强行交保,将是死路一条。

这一条,我们早就预料到,<strong>在昨天,即2018年12月31曰的一篇文章中早已提到此事,并有所思考。结合朋友们的疑问,笔者有如下观点与各位交流:

<strong>一、不创新市场经济流通体系,民营企业确实过不了社保入税这一关

对民营企业当前现状,有一位朋友描述得最有代表性。他是这样说:

这个绝对不是支交社保这么简单 ,此政策(社保入税)一旦落地,将会有更多的人失业。原因很简单 企业要活下去,要保证最基本的利益,而员工更多的永远想到拿到手的是多少钱。企业不管是亏损还是盈利都得交钱。换句话讲 企业成本将会更加高,产品价格会更高。然后所有消费者的成本也会增加,大家到手的钱还是不够用,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如果政策面做不到完善,无法保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社会经济一定会受到冲击,从宏观调控上看, 出发点一定是好的 也是正确的方向,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广大民众还没有看到让人感觉有信心的具体政策。

很明显,<strong>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框架下,社保入税也只能做到这点,无论对职工,对企业都不是利好的消息。

简言之,不创新市场经济流通体系,许多企业过不了社保入税这一关。

<strong>二、盘活库存商品是走活社保入税这盘大棋的关键问题

不错,许多企业确实是财务紧张,生存困难。这是现状,不容否认。<strong>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不少企业还有大量的库存积压商品,没有卖出去。这些商品算不算企业的财产?

从总体上看,<strong>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库存商品。而眼下人们<strong>只将销售收入作为财富对待,支付工资,购买材料,交纳税金,包括社保缴费,都以销售收入作为资金来源。而库存商品实际上被当作负担对待。

笔者认为,库存商品实际上是企业很重要的财产。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出现库存商品有三种情况:

<strong>第一、决策者市场情况不明,不了解客户需求情况,盲目生产导致产品过剩;

<strong>第二、因市场竞争激烈,客户企业为削减开支,降低成本,取消部分采购而使销售企业无法卖掉的产品;

<strong>第三、用人单位因降薪裁员而导致员工家庭购买力锐减,致使卖不掉的产品。根据市场等价交换原理,这些因素最后都体现在库存商品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不是太难,我们可以<strong>通过市场流通方式创新,将企业的库存商品部分消化掉,转化为职工的社保就行,不须另外开支,也不需增加企业费用。

<strong>三、另辟蹊径,创新市场流通方式,盘活库存商品解决社保资金来源问题

有朋友这样支招,大家看有无道理:

<strong>第一步:由国家财政部,社保部门出面牵头,用数字货币技术发行一种【社保结算券】的数字货币。

<strong>第二步:通过社保部门渠道,作为退休金发放给离退休人员,供他们支出消费。【社保结算券】在全社会通用,与现金有等同的交换价值。

<strong>第三步:企业接收【社保结算券】,销出产品(可消化部分库存商品),将吸收的数字货币抵交本企业职工的社保缴费,收回税务部门。

<strong>这样一来,既销出了本企业产品,实际上是消化了库存商品,又解决了本企业职工的社保缴费开支。

致于有些企业不经营离退休人员生活用品。可以由财政部设立资金调剂中心,调剂企业之间的数字货币兑换,解决缴费问题。

只要开动脑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用现在市场经济的惯性思维,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strong>相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