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團塊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揭秘了日本老人“老後破產”的現象。

紀錄片揭露的現實顛覆了大眾對日本老年群體經濟狀況的認知。

普遍認知中,一直以為日本老年人尤其是“團塊世代”的那一批是經濟富足的一代,養老金很豐厚的,結果沒想到紀錄片中的一受訪者表示:“如果錢花光了,我可能會考慮自殺。

團塊世代:

專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是日本二戰後出現的第一次嬰兒潮人口。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在1947-1949年間,日本總計出生超過800萬人。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在日本,“團塊世代”被看作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推動經濟騰飛的主力,是日本經濟的脊樑。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他們大多就職於傳統的、實行終身僱傭和年功序列政策的日本企業。由於長期專注於業務、經驗豐富加上勤奮努力,不少人具備很強的技術專長和能力。

因而退休之後,一些人還被國內企業返聘,或被海外企業高薪挖走,作為技術指導或高級管理人員。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2007年,即“團塊世代”陸續退休時,這代人口仍有約690萬人。

他們受益於日本社會福利豐厚的時代,因而經濟基礎堅實。據估算,“團塊世代”所擁有的總資產是比他們晚10年出生的日本人3倍以上。

他們的退休金等金融資產總計高達約175萬億日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團塊世代”一直是日本社會最主要的消費群體,很多人退休後也熱衷金融投資,或出國旅遊、生活。

但對比同是日本“團塊世代”時期的“富有人”,還是有很多人到了50歲中後期面對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用自己年輕時期積攢的養老積蓄來貼補家用,甚至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一人身上,即便快要步入60歲,為了減輕家庭資金困難,還是要去便利店做小時工或去做體力活。


福岡長大的河口,年輕的時候曾滿懷希望。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他出生在小鎮,大學畢業後,和同學們一起來到東京闖蕩。

那個時候的日本,只要願意吃苦就有正式工作,很快在一家大型運輸公司,福岡一路從底層做到中層營銷人員。

他的青年時代是志滿得意的,20多歲成家,事業有成,年收入一度超過1000萬日元,按照現在的匯率,也有60萬人民幣。

當時的他,大概和所有的日本年輕人一樣,認為日本很快會成為全球第一,根本沒有想過老年生活會有困難。

然而,在他40歲的那一年,一切都變了。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那一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河口遭受到降薪和離婚的雙重打擊。辭職後,本以為能夠輕鬆找到工作的他,零零碎碎的換了不少職位,沒存下什麼錢,卻一瞬間步入老年。65歲的他,如今在一家醫院當駕駛員,時薪1000日元。

他90多歲的母親住在橫濱市的護理中心,而39歲的兒子在經濟衰退的日本仍然沒有找到正式工作。

他每個月去看望一次母親,5000日元的路費讓生活拮据的他感到有些吃力。想要多給母親一些零用錢,卻又實在有心無力。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如今,他目前的工作還能再幹一年,以後怎麼辦,無從所知。

晚年的安樂,既需要物質支持,也需要精神文化,還需要心理慰藉。

三者全做到很難,但三者全失去,僅靠物質上的經濟破產就行了。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比起河口,67歲惠子一家的情況要複雜不少。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他們曾經是標準的工薪家庭,如今一家人尚有200萬日元的存款,看起來似乎沒那麼糟糕。

但兒子失業和離婚很快使這個家庭陷入困境,200萬日元的存款顯得有些單薄。

如今,惠子一家只有吉春一人有工作收入,然而卻有6口人需要生活:惠子兩口子,90歲老年痴呆的母親,30多歲尚未有收入的兒子,還有2個正在上小學的孫子。

惠子的丈夫吉春如今在一家辦白喜事的餐館從事送餐工作。

當年,他以為經濟危機被裁員是人生最大的低谷,卻沒想到,到了老年,人生也並沒有好轉。

送餐的收入再加上養老金,一個月有37萬日元,然而所有的支出卻高達47萬日元。

其中每月10萬日元的房貸,要還到近80歲才能還完。

存款正在逐漸見底,曾經有著良好記賬習慣的惠子,現在已經不敢再記賬,要是破產了該怎麼辦?

還能活下去嗎?

這樣的狀態活下去,又是為了什麼?


68歲的青山,因為年輕時做過一些小本生意,幸運地攢下2000萬日元。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2000萬日元再加養老金本足夠他獨自度過老年生活,但妻子去世後,母親年紀越來越大,他不得不辭職在家,一個人照顧母親。

青山的母親千代今年91歲了,因為有嚴重的老年痴呆,每個月需要花費不少護理費和醫療費。

眼看著開銷越來越大,2000萬日元逐漸花光,青山減少了母親的護理次數。

老無所依,日本老人“老後破產”:如果錢花完了,我會自殺!


青山自己年紀也越來越大,矛盾的他明白,如果再不給自己留下一些錢,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青山常常想的是,母親千代年輕的時候,通過艱難的副業養大了自己,如今照顧母親,是自己應盡的本分。

可是母親的護理看不到盡頭,等到存款用完,無法再照顧母親的時候,剩下的選擇又是什麼呢?

“我可能會考慮,自殺之類的事情!”

如果說青壯年的廣泛貧困會引發社會即刻的不穩定,那麼老年貧困則是在潛移默化中長久地銷蝕著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曾經認真工作、努力生活的人們最終被抹去價值,成為 " 無用之人 ",過著苟延殘喘的破產晚年,長壽不但不再有意義,甚至成為一場噩夢。

每一箇中年失業的人都有可能掉入破產深淵,每一個老無所依的日本人,都希望在存款用盡之前死掉。

而歷經了4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後,中國也進開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養老還得靠自己”這一現實,也開始成為這一代80後、90後們必須面對的難題。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

給大家幾個建議:

賺到足夠多的錢,讓你退休之後衣食無憂。

這一點對於絕大多數工薪族來說,似乎有些難以實現。但每個人也應當以此為目標,畢竟人生路漫漫,一點小目標還是要有的。至於多少錢才叫“足夠”?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還真得看自己的消費習慣如何了。

通過資產配置,實現長久的“錢生錢”,以確保退休後現金流的充裕。

投資理財絕對是有效規避風險的好手段,例如我們老生常談的保險、基金這種偏長期的資產配置,是可以多多考慮的。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不動產,也是很多人在年老之後支撐生活的法寶。

抓緊給父母配置保險。

對於80後、90後來說,最糟糕的情況莫過於自己臨近退休的時候,下面尚有子女需要扶持,上面還有父母需要贍養。所以,在現在父母年紀還相對不算很大的時候,給自己的父母配置一些保險,也是很有必要的。

·從小培養子女的獨立自主意識。

撫養子女的支出是已為人父人母的80後、90後們最頭疼的問題,所以一方面多賺點奶粉錢是第一,另一方面也應從小關注孩子的財商教育,讓孩子明白自己以後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又該怎樣去實現。

·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無論年紀有多大。

記錄片裡的日本老人,退休了以後大多還只能去跟年輕人們競爭那些最基礎的體力活兒,自然晚景淒涼。

所以,老有所依的根本,其實還是每個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