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版花唄!騰訊押注的印尼“滴滴”套路有多深?

摘要:額度雖小,卻代表Go-Jek投身金融的決心

導語:已經猜不到印尼出行小巨頭Go-Jek的天花板在哪了。。。

外賣版花唄!騰訊押注的印尼“滴滴”套路有多深?

1. 從開“摩的”到開銀行?

Go-Jek是騰訊投資的印尼企業,這家企業本當我們以為它是摩托車版Uber時,它其實早就開始送外賣了;於是感覺它是印尼“美團”時,它又搞了支付。

馬不停蹄的它,最近開始慢慢蛻變成印尼“螞蟻金服”。

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並且做到底就已經很難了,Go-Jek迭代這麼迅速,不怕卡著了?

之前我們發過一個大長篇分析為什麼Grab即將成為東南亞的螞蟻金服(為什麼東南亞的螞蟻金服是它?),裡面始終灌輸的一個重點是“場景成就金融”。而出行在眾多場景裡面,在東南亞的實現程度比電商要高,在印尼形成閉環的Go-Jek,是唯一能挑戰Grab地位的企業,一位當地投資機構合夥人認為這是一場深度與廣度的戰爭。

Grab不斷在東南亞開疆擴土,這邊廂的Go-Jek又想到了做外賣界的“花唄”,推出了PayLater功能,繼續死磕印尼市場。“Pay Later” 顧名思義就是先使用服務,以後再付費的意思,跟信用卡一個道理,限額較低,50萬/月。(當然,單位是印尼盾,也就是230人民幣)

要實現這個功能,Go-Jek準備了很久。

故事要回溯到去年年底,當時Go-Jek一口氣收購了三家印尼當地的金融科技公司,而PayLater這個功能就是出自其中的Mapan之手,全名PT Mapan Global Reksa。現在可以在印尼金管局的網站裡找到Mapan的身影,它屬於67家註冊P2P公司裡面的其中一家,也就是說PayLater的合規手續早已到位。

外賣版花唄!騰訊押注的印尼“滴滴”套路有多深?

Mapan是OJK註冊名單裡面的第29順位

Mapan目前主要服務於包括Go-Food,Go-Clean,Go-Massage等等來自Go-Jek“準超級應用”生態裡面的O2O商家提供金融支持。而剛推出的PayLater則屬於首次針對終端用戶的金融服務,Go-Jek商業拓展部門的負責人Catherine Hindra表示,目前Paylater這個功能只提供給了Go-Food的用戶使用,未來會陸續覆蓋到其他服務。

外賣版花唄!騰訊押注的印尼“滴滴”套路有多深?

應有盡有的Go-Jek應用


2 一石二鳥的收費模式

前面提到,PayLater的限額為50萬印尼盾,也就是大概230.35RMB/月,明面上說沒有利息,但使用了PayLater,用戶就需要交12500印尼盾的訂閱費,合5.67RMB。

如果將這個看做信用卡,用完200多人民幣的額度相當於月息為2.5%。然而,用戶未必會用完額度,手續費固定不變。也就是說,如果某個用戶只消費了100RMB等額的外賣,那麼利息就相當於月息5.67%了。

Go-Jek這一石二鳥的的打法一方面促進用戶在Go-Food上的消費額(某老是覺得不把這無息貸款花完自己就會吃虧一樣,結果當然是繼續剁手到230.35元),另外一面如果嚐鮮的用戶不繼續剁手了,Go-Jek也可以收回不少利息。感覺用戶一開始不嘗試?沒關係,訂閱費用第一個月免費來吸引前期用戶。用戶怕註冊怕綁卡?也沒關係,首次使用一律不用註冊。

但還是套路,首次消費不用註冊是真的,但到了還款的時候必須用Go-Pay還款,原來除了為Go-Food加大流水和賺利息之外,還能一石三鳥給自家電子錢包獲取更多用戶。

但不用註冊賬號就能借錢的話,Go-Jek怎麼確保大家還款呢?還真的外包催收?這在OJK緊盯網貸的關口就是變相“不想活”了。實事求是,還真的沒有特別好的方法,所以從Go-Food開始培養客戶。外賣業務的用戶在Go-Jek只比龐大出行用戶少,位居第二,而且這些用戶有一定消費能力,作為前期的試點再合適不過,以後如果再覆蓋到別的O2O服務也就更有底氣了,比如說分期按摩,分期家政服務,分期購物等。

3 絕口不提的秘密

目前還有兩件事情Go-Jek沒有對外說清楚。

第一,是如果逾期了,有沒有利息?如果有的話是多少?

這個如果收利息,就相當於砍頭息(前面提到的訂閱費費)後再加利息;

第二,對於商家那邊,參考螞蟻花唄的做法收手續費嗎?

用戶使用花唄借來的錢消費,商家還需要要向支付寶繳納1%的手續費(相當於普通零售信用卡的收費標準),目前不清楚Go-Food是否也會向整個平臺上超過12萬的餐館收費,收起來可不是一筆小錢。花唄如果用戶沒有逾期,還只是向商家單向收費,而如果Go-Food在收取用戶訂閱費後如果再向商家收費,那就直接雙向收費了。

外賣版花唄!騰訊押注的印尼“滴滴”套路有多深?

以前是金融找場景,現在是場景養金融

小羅盤只想感嘆,東南亞創業者在商業化的路上越走越遠,而且一點也不含糊,直教人刮目相看。不由讓我們重新思考,出海實現降維打擊這樣的事情在現在這個時候還有機會嗎?是不是考慮多瞭解一下本土的創業者,他們才是真正能低成本(零成本不太可能)瞭解當地市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