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南不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為什麼越南不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世界工廠”名號易主?

這幾年中國在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加大,從"世界工廠"的定位開始迅速轉換,接下來的主旋律大概是要以成為"世界創新基地"為目標發展下去,再加上川普的火上澆油,中國的產業改革就更加如火如荼了。

為什麼越南不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位於東莞的某生產線

這樣的定位轉變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發展得更好了,需要升級裝備和系統,同時還因為我們在廉價勞動力方面的優勢已經逐步失去(這未必是負面的,有舍必有得),結果是不少加工,特別是包裝和服裝類的廠開始遷往其他國家,而有不少評論都提到越南會慢慢變成新的"世界工廠"。可惜,這其實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下面我們一一論述。

越南是很好的China+1

越南製造業增長加速不是因為中國失去了機會,而是因為中國在謀求一個全新的機會,這是國家經濟進階的必然。也就是說,越南製造跟中國製造絕對不是一個替代的關係,而是一個補充的關係,當年以珠三角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承接了從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訂單,生產、加工和包裝,但唯獨沒有太多研發,更別說自主研發了,然而經過了多年的積累終於有了現在的底氣,不滿足於單純代工的生存模式,開始興起一股“實業創新”的熱潮,這是一股現在才剛剛開始,遠遠看不到頭的潮流。

而越南呢?是否能實現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宏願?

為什麼越南不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越南的確是一個很優秀的後補,近年來製造業發展迅速,青壯年勞動人口達到3000萬(約佔總人口1/3),地理位置上面內陸接壤中國,有名的港口和工業城市海防(Hai Phong)離珠三角只有800多公里,相交於東南亞其他國家,有天獨厚的優勢,而除了距離上的優勢,越南工人的最低工資水平是中國的59%和泰國的70%,人多、便宜還相對賣力,的確非常吸引外來訂單,用國際上的說法就是一個好的“China+1”目的地,也就是中國製造加一個替補的意思。但既然是China+1這樣的提法,China的地位是不可能撼動的,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這些國家在競爭的是那個“1”罷了。

當然,越南在這些國家裡面優勢比較明顯,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好的戰略定位,跟許多國家在貿易合作上多少都有些合作(包括了東盟、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歐盟和印度等等),這個在幾個東南亞發展中國家裡實屬鳳毛麟角。

能級躍遷需要開個好頭

既然是候補,越南製造目前往往被看中的往往是中低端制工藝要求的產品生產,不是什麼廠都可以往越南開,最重要的原因除了技術和設備還不達標之外,還有工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所以現在我們也可以說越南其實不是"世界工廠",而是"世界加工廠" 。

前面提到了越南3000萬的勞動人口代表了什麼? 首先,它無法成為像中國一樣超過20年都保持“生產需求黑洞”一樣的存在,在數十年城市化的過程中,源源不斷的人口湧入城市,一批又一批低成本的勞動力前仆後繼,上一批的結果無論是躍遷了、逃離了還是被摺疊到城市邊緣了,都無法阻止後來者湧入城市,這就是中國過去很多年製造業上最大的資本,但是這樣的情況,在越南不可能發生,3000萬人的儲備遠遠不夠。

還有一點也是越南無法企及的: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全球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外來資本總是向利益最大化的方向下手,而且多為較短視的投資,過去最惡劣的代表就是直接發動戰爭、殖民,收斂一點的就是壓榨當地資源,無論是人還是貨。當然,現在跨國的投資合作已經非常成熟,想要直接收割弱勢國家已經沒那麼容易。

可即便不收割,還是會產生副作用。

如果中國在改革開放和吸引外資前沒有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沒有相對完整的鐵路、公路、海運和航運能力,那麼我們可能真的就成了一個“世襲代工廠”,而不是現在世界第二經濟體。

為什麼越南不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上海大眾——桑塔納

而在越南,因為在該改革開放之前沒有相對完整的體系建設,所以當外資一入場,發展起來就會趨向單一化,說人話就是:生產什麼對資本有利,就拼命生產好了,要發展其他領域? 外資沒有這樣的閒情雅緻。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政府規定和對個別行業的特殊“待遇”。經濟發展這麼快,政府肯定是跟不上資本節奏的,而且也肯定是抵不住巨大誘惑的,就跟菸草業一樣,明知道對國民健康有影響,仍然不會被一棍子打死。所以短期內越南要實現經濟高速增長,那妥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健康完整生長? 恐怕空間是越來越窄了。

綜合上面兩個要點,小羅盤認為越南的確是一個非常適合投資的市場,但是其本身要發展成為完整的經濟體,還需要多扒幾層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