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生旦淨末是我們的國粹,紅牆綠瓦是我們的古建築,當二次元的人物唱著京劇,從古建築中出現的時候,作為一箇中國人,你會不會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戲隱江湖》的片名就突出了"戲"的存在。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戲劇"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京劇的傳承勢在必行。

皮黃戲——國粹的魅力所在

根據《戲隱江湖》的背景設定,在這部劇中,皮黃戲以京劇為代表。皮黃戲就是以「西皮」和「二黃」兩種不同的腔調為主的戲曲。二黃腔源於南方江西、安徽,流傳到湖北後,又結合了流行於北方的西皮腔,綜合成為獨立的戲曲,因之被稱為「皮黃戲」,習慣稱為「二黃戲」。

皮黃戲實在是起源於南方。200年前徽班進京,隨後楚地的漢調也進京,二者在京城一時名聲大振。遂逐漸形成皮黃戲。由於初期的大師如余三勝,譚鑫培,餘叔巖都是湖北人,而後來學戲者觀戲者都崇拜他們,這些人用現在的流行的話說就是他們的"粉絲",於是不管是哪裡的人,紛紛學他們的唱腔唸白,一時有"天下無人不學譚"之說。好比現在唱流行歌曲的人崇拜港臺巨星一樣,用廣東話唱歌。

生旦淨醜——甲乙丙丁

京劇根據人物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等,把舞臺上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類型,即四個行當,不同的行當在演唱及表演諸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在《戲隱江湖》中,主角甲乙丙丁作為二次元炎黃郡皮黃戲名角,四人對應的就是國粹中的"生旦淨醜"。

1.生行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去紅生和勾臉 ﹙畫臉譜﹚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只是略施粉墨,以達到美化的效果,所以稱作"俊扮"。

甲是班主,作為"生角"擔當,在劇中武功高強,一柄花槍耍的風生水起,威力無比,綜合他的表現來看,家應該是國粹中的"武生"。

武生:專演擅長武藝的角色,也分成兩大類,一種叫長靠武生,一種叫短打武生 。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2.旦行

旦扮演各種不同身份、年齡、性格的女性角色。其中又分成青衣、花旦、花衫、武旦、老旦等幾類。武旦扮演的多是一些精通武藝的女性。

乙排行老二,是"旦角"擔當,二姐的武功也十分厲害,初到三次元就打趴了一群小混混,所以她的定位應該是國粹中的"武旦"。

武旦也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一般不騎馬。另一類 則是長靠武旦,穿長靠,頂盔貫甲,一般要騎馬,手拿一把尺寸比較小的刀,所以也叫刀馬旦。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3.淨行

由於淨在臉上勾畫一些彩色的臉譜,所以又被稱作花臉。一般扮演男性角色。淨又可分為正淨、副淨、武淨三大類。

丙是"淨角"擔當,在劇中迷失自我時與武功高強的二姐與三弟對打時毫不遜色,所以他的定位應該是國粹中的"武淨"。

武淨:又叫武二花、摔打花臉,重視武打,對唱唸則不太講究。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4.醜行

醜,也叫小花臉、三花臉。這是從淨行的大花臉、二花臉排下來的。醜可以扮演壞人,也可以扮演正直、善良的好人。可以演陰險、狡猾、自私的人,也可以演機警、伶俐、幽默的人。在傳統戲,下層老百姓,如漁夫、差役等,常常由丑角來扮演,他們在性格上往往具有滑稽、活潑、樂觀的特點。醜又可分為文丑、武丑兩類。

丁是"丑角"擔當,"丑角"顧名思義就是拋棄形象扮醜,臉上通常會化很明顯的妝。劇中丁的鼻子一直有白白的一塊,那就是"丑角"的標誌。丁也是身手非常矯健的人,所以他應該是國粹中的"武丑"。

新國風番劇《戲隱江湖》:不只有國漫的一面,還有戲劇的一面

戲曲這樣藝術形式,其節奏與審美和當下年輕人所接受和喜愛的都不太一樣,所以讓年輕人愛上戲曲還是一條比較漫長的路。不敢說未來可以讓每一個人都愛上戲曲,但是希望能通過熱愛京劇戲曲的朋友們,展現戲曲的優勢、魅力與精髓,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戲曲。

而《戲隱江湖》把京劇、動漫史無前例的融合在一起,往淺了說,很大程度的滿足了當年輕人的情懷口味,往深了說,是該劇對國粹的一種保護和致敬,這是《戲隱江湖》的創新,同時也創立了專屬《戲隱江湖》的"新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