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特輯: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真相

2018年11月11日,這將是辰哥人生迎來的第九個光棍節,母胎單身的第26年,在此重要節日之際,我決定用一份光棍節特輯來回(報)報(復)社會。

沒錢拿什麼婚

“你都27了,談了5年戀愛為什麼還不結婚!?”“媽,我真結不了婚啊,別催行嗎?”

以上對話可能經常發生在90後的日常中。第一批 90 後今年已經 28 歲了,在這個被認為適婚甚至晚婚的奔三年紀裡,他們仍然沒有結婚。根據民政部最新公佈的婚戀數據,全國結婚登記率從2014年開始連續4年下降,從2013年的1346.9萬對,降至2017年1063.1萬對。


光棍節特輯: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真相


年輕人不想結婚的原因很多,沒車沒房都是表象,“窮”才是根本原因。數據顯示,2017 年一線城市應屆生平均月薪在 6917 元左右。即使從清華大學畢業 5 年的第一批 90 後,月薪也不過 12352 元。然而,連年暴漲的房租卻能讓年輕人“身體被掏空”。


光棍節特輯: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真相


以90後為主的年輕人不僅租不起房子,連存款也都敗給了00後。根據《00後研究報告》顯示,00後平均存款約1840元,約為90後平均存款的3倍,90後平均存款只有815元

這些年輕人立志要做精緻的豬豬男孩女孩,能出門打車就不擠公交地鐵、集齊各大電商平臺和視頻網站的會員年卡、健身房年費、換手機、每年 2 次旅行、為偶像氪金、網紅餐廳下午茶必須打卡、談戀愛約會看電影吃飯送禮一條龍……

所以對於不結婚,年輕人都會有這個藉口:“我們都窮得叮噹響了,哪還有錢結婚?”

工作才是情人

除了沒錢,這屆年輕人還沒時間。他們堅信“我愛工作,工作使我快樂”,不管有沒有對象,反正談戀愛的時間都無限接近於零。即使雙方同居,加班回到家,“要麼一方已經休息,要麼倆人低頭默默玩手機,唯一能共同做的,就是一起點個外賣湊滿減。”在這個提倡消費升級的時代,年輕人卻正在經歷

戀愛降級。據《2017全國加班報告》顯示,90 後加班到晚上 9 點是普遍現象,特別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光棍節特輯: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真相


在鵝廠、阿里等各種互聯網公司的繁榮下,埋藏著的其實是年輕人個人生活的犧牲。對於「996現象

」相信大家都不算陌生,阿里/京東/小米/58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都推行著這種工作制,強度高、壓力大,可也總有那麼一群人願意往這坑裡跳,員工雖然也對這種制度罵罵咧咧的的吐槽,卻始終還是有那麼一撥人不願離開。

拿雙十一來舉例,每年雙十一大促,阿里程序員及大促PM等戰鬥在一線的員工,往往都是持續通宵。BAT更像是"圍城",圍城裡的人想出來,圍城外的人想進去。年年都說BAT加班,年年想擠破了頭想進BAT的年輕人卻又比比皆是。

不是年輕人不想結婚

都說年輕人不願意結婚,那我們來看看那些已婚的中年人呢?根據民政部門統計,2017年中國的粗離婚率達到了3.3%,從2002年起,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上漲,暴增6.53倍。


光棍節特輯: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真相


不同於過去夫妻為家庭選擇隱忍耦合,如今更多的人願意、也敢於選擇走出不幸婚姻的圍城。

2011年,前“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妻子就曝光被李陽家暴後的照片於網絡,法院最終判定李陽的家暴行為,同意了其妻子李金的離婚訴求。隨著女性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來越獨立,中國人的婚姻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根據最高法院發佈的《司法大數據離婚糾紛專題報告》,2017年全國離婚糾紛年度一審審結案件量為140餘萬件中,73.40%的案件原告的性別為女性。家庭不再是絕對的“男主外,女主內”,對於家庭暴力、情感不和等矛盾,女性也不再選擇忍氣吞聲。


光棍節特輯: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真相


這些數據都表明,中國人的自我意識覺醒,婚姻觀念發生改變。年輕人不再是為了“父母之命”結婚,而中年人也不再“礙於面子”強撐。如今,更多的人會選擇不行就散,絕不勉強。

比起“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年輕人更認可的是:人生的各個階段不應以“ 25 歲結婚”、“28 歲生娃”這種年齡線劃分,不湊合將就,也不依賴家裡,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待婚姻的態度更多了一份謹慎,這是他們更負責任的表現。

謹慎、理性和負責,從來都不是一件壞事。當下選擇不結婚的年輕人並不代表他們是不婚主義者。結婚或單身,從來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管步伐或快或慢,都祝他們不用度過下一個光棍節。

未來民政部將進一步推動歷史數據補錄工作、推動部門間數據共享、完善全國婚姻登記信息數據庫。億信華辰的主打產品i@Report 和億信BI ,可推動婚姻信息共享,做好民政部門、司法部門信息銜接,加快民政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婚姻信息互聯互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