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18:時代從不負人,記住這些中國科技的高光時刻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2018年已經接近尾聲

在過去這一年裡

有一些科技改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5G標準的確定

珠港澳大橋正式通車

掃碼支付人臉識別的廣泛使用

有一些新發現看似與我們的生活關係不大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精確定位“幽靈粒子”起源

首次造訪小行星並發現水……

但這些成果為新一代的科學家們提供靈感

帶領他們繼續突破人類能力的界限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在過去這一年裡

發生過哪些極具代表性的科技高光時刻?

高交會與你一起來見證和回顧一番

首隻體細胞克隆猴誕生

我們都認識克隆羊“多莉”

1997年“多莉”誕生

意味著首例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實現

使得“克隆”不再僅僅是科幻片裡面的橋段

然而與人類最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都是難以被攻克的難題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2018年1月,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所宣佈,他們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培育出兩隻克隆猴“中中”“華華”。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

冬奧閉幕式“冰屏"驚豔全世界

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

炫彩的光影特效和諸多高科技元素輪番登場

透明冰屏憑藉優異的顯示效果

為表演的成功提供了堅實的支持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冰屏由中國本土企業首創,是一種創新設計的新型LED顯示屏技術,由一組組線狀LED小燈組成的百葉窗,在設計上極大減少了結構部件對視線的阻擋,通透率側發光可達85%,最大限度提高了透視效果,是目前清晰度最高、透視效果最好的顯示設備,獲得過國內國際多項發明專利,這種工藝目前在世界上我們是第一家。

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

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

可以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2018年8月23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之首。它總投資23億元,包括一臺直線加速器、一臺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一期建設的三臺不同類型的中子譜儀。散裂中子源對中國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攻克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有重要意義。目前只有美、日、中、英擁有該技術。

港珠澳大橋開通

飛架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世界記錄

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被稱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

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

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之一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港珠澳大橋在今年10月23日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它集橋、島、隧於一體,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攻克一系列難題。比如大橋設計東西兩個人工島,用海底沉管隧道連接。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精準程度史無前例。

“嫦娥四號”探訪月背

12月8日2時23分

中國的嫦娥四號乘坐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開啟人類史上首次造訪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瞬間

嫦娥四號探測器後續會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這一創新實踐意義重大,被譽為2018年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工程。 2018年5月,中國已經發射了“鵲橋”衛星,它是給嫦娥四號充當通信中繼的。由於月球會阻擋地球發來的無線電信號,只有“鵲橋”才能架起數據橋,繞過阻礙。嫦娥四號目前已經跟鵲橋建立聯繫。鵲橋的成功也顯示中國掌握了這一空間通信技術。

“深海一號”下水

大洋調查利器!

作為我國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專用母船

建成後可以充分發揮“蛟龍號”的技術性能

顯著提升我國精細探索大洋資源環境的能力與水平

對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深海一號”是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2018年12月8日正式下水,該船船長90.2米,型寬16.8米,設計排水量4500噸,續航力超過12000海里,可在全球無限航區執行下潛作業。“蛟龍號”與“深海一號”正式組合,將於2019—2020年執行中國環球科學考察任務。

“鯤龍”AG600成功水上首飛

AG600飛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

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等多項特種任務的能力

空中應急救援有了“多面手”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作為我國大飛機“三兄弟”之一的AG600相繼實現陸上和水上的成功首飛,是繼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實現交付列裝、C919大型客機實現首飛之後,在大飛機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為我國大飛機家族再添一名強有力的“重量級選手”。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22歲中國少年駕馭石墨烯

登上《自然》2018世界十大科學人物榜首

致2018:时代从不负人,记住这些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自然》是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雜誌之一,在今年的十大科學人物中,位列榜首的是中國天才少年曹原。這位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髮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中國物理學家曹原協助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該研究成果開創了物理學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這一發現有望最終幫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傳輸效率。

“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我們向2018年為真理不懈奮鬥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2019年

高交會也將一直陪伴大家

一起見證中國與世界的科技新突破

免責申明: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本文,如無意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告之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