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科技熱訊|我國核電站有了自己的“中樞神經”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01

我國核電站有了自己的“中樞神經”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

數字化控制系統(DCS)被稱為核電站的“中樞神經”系統,其中核安全級DCS作為DCS的關鍵組成部分,用來完成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限制或減輕事故後果,保障反應堆及人員安全,是核電站安全運維的關鍵。安全級DCS可實現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被認為是核電儀控領域的至高點。12月6日,我國首套軍民融合安全級DCS平臺——“龍鱗系統”發佈。這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適用於核電站、研究堆、小堆、動力堆等多種反應堆控制系統。龍鱗系統”的問世,讓我國安全級DCS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

02

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小行星“貝努”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2月3日中午12:00(北京時間12月4日凌晨1點)結束長達27個月的旅程,抵達小行星“貝努”(Bennu)。在未來18個月內,OSIRIS-Rex首先從軌道研究“貝努”,然後到達“貝努”表面,以便在2020年中期抓取到大塊的物質樣本。航天器將於2021年3月離開小行星,樣本於2023年9月乘坐特殊的返回艙返回地球。科學家將研究這些物質,以釐清“貝努”這樣的富碳小行星在將生命基石帶到地球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探測器獲得的數據還有助於更好地瞭解“貝努”擁有的資源,增加我們關於小行星如何穿越太空的知識,提高預測危險小行星前進方向的準確率。

03

超級細菌逃逸機制揭示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成果,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能夠成為超級細菌的“隱身斗篷”,幫助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超級細菌被認為是全球醫療健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目標之一,幾乎讓人類陷入了無藥可用的窘境。超級細菌指那些對多種傳統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較常見的一種,也是具有潛在致命性的一種。幸運的是,它們雖然對抗生素有耐藥性,但在人體內仍然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意味著未來可以將這種蛋白質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新靶點,開發抑制其功能的藥物,從而使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在人體免疫系統面前“原形畢露”,進而被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

04

檢測癌細胞的全新技術問世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5日發表的醫學研究報告,一項能在10分鐘內完成的癌細胞檢測技術問世。這項檢測通過識別癌細胞和健康細胞之間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差異,快速完成初步診斷。新方法只需極少量來自患者的純化的基因組DNA,就能在10分鐘內完成檢測,且檢測結果僅靠肉眼就能辨別。研究人員表示,在目前的階段,此方法只能檢測是否有癌細胞存在,暫時還無法識別其類型或疾病進展。今後應對更多樣本進行測試,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開展更詳細的分析研究。10分鐘憑肉眼就能辨別癌症檢測結果,意味著未來的癌症檢測能跟化驗血型一樣簡單,檢測手段越便捷直接、檢測結果越清楚明瞭,越能為患者接下來的治療階段爭取寶貴時間。每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若都能多爭一分、多奪一秒,或許就能拯救寶貴生命於兇險之境。

05

離諾獎最近的華人科學家去世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核电站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

————

北京時間12月6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家人發出聲明,確認了張首晟已經於12月1日意外離世。張首晟任教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是凝聚態理論物理領域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今年1月,張首晟獲得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張首晟曾被稱作華人科學家裡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選之一。他領導的團隊於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2007年,“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 END -

·免責申明·

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

本文如無意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告之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