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奇勝教育李琦:移動互聯時代如何優化家庭教育


中科奇勝教育李琦:移動互聯時代如何優化家庭教育


演講者|李琦

正文共3740字2圖

預計閱讀時間 10分鐘



就像我們在經營企業一樣,一定要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家庭教育也有一箇中心,必須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那麼孩子的最底層的需求心理需求是什麼?中科奇勝教育CEO李琦在2018教育科技峰會中帶來了對兒童心理的研究分享。

中科奇勝教育李琦:移動互聯時代如何優化家庭教育

我的分享呢應該是一個比較輕鬆的一個話題。我在跟朋友交換名片的時候,別人都說中科奇勝教育。你們跟中科院什麼關係?其實坦白地講,我們跟中科院現在已經沒有關係了,只是在剛成立的時候有些淵源。就是在92年的時候,心理所的幾個老師認為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但是中國的孩子學習不快樂到底是什麼原因?所以他們在92年的時候就成立了6S快樂學習課題組。在經過14年的研究,找到一些孩子學習不快樂的解決方案。在06年課題結束的時候,核心團隊就成立了我們這家公司,一直在致力於中科學習力的實踐和推廣,那麼也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績,累計幫助了1萬多家長獲得了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那麼這些孩子呢都是有嚴重的逆反,逃課,網癮,早戀,那麼就這樣的一群孩子,我們也受到了包括像八一中學上地實驗,北京20箇中等這些學校的認可,幫他們去做家長課堂的建設。

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在周圍的這些家長,在教育上的投入每年都是增加的,但是孩子的改變卻越來越小,甚至出現了父母越努力以後,孩子問題越多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發現很多家長的行為嚴重脫離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所以今天就用15分鐘的時間給大家分享兩點。第一個是家庭教育的最底層的邏輯。第二個孩子最底層的三個心理需求,這兩個都是兩個三角形。

家庭教育的最底層的邏輯

我做教育也是半路出家,在16年做投後服務的時候接觸了中科奇勝教育。那麼在我曾經服務的公司當中,有這樣一家公司非常非常的特殊,可能在座的很少有人聽過叫鄧白氏,這家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徵信公司,成立於1841年。到現在多長時間了?170多年的歷史。更神奇的是他06年進入中國,到現在它的產品和價格都幾乎沒有變過。後來我就找到了他不變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它解決的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就是隻要有商業行為,就一定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第二點,就是徵信領域有一個5C理論,它的產品在設計上完全覆蓋了這個5C理論。

後來我不斷的去觀察,我發現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事情隨著時代的變遷,會呈現不同的形式,但是底層的邏輯都沒有變化過。舉個案例,100年前倫敦的街頭,大家靠著牆看報紙,那麼對面停的是馬車,100年後倫敦的街頭,大家靠著牆看手機,對面停的是汽車,大家有沒有什麼感受?我的觀察是這100年來科技在變,人性沒變,人們對知識需求的天性沒變。對八卦新聞需求的天性沒變。那麼孩子的需求是什麼?男人的需求又是什麼?

各位家裡邊的女主人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那麼家庭教育底層的邏輯又是什麼?這些問題我都思考過,也求證過,稍後分享給大家。這個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兩本書,一個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個是論語。物種起源告訴我們兩點。第一點,這個社會存在一個法則,叢林法則,無論是孩子的上學也好,或者以後參加工作,都必須適應這個法則。那麼達爾文也說過,有競爭才有豐富多彩的世界。第二點告訴我們,整個人整個人類的進化史啊都是跳躍式的非連續性的發展。

舉個例子,就是有人說我們之前都是猴子變的,這個最早的時候在森林裡無憂無慮的玩耍,那時候沒有戶口,也沒有學區房,因為大火必須走出森林,這時候就必須去直立行走,但並不是所有的猴子都能夠去實現直立行走。這裡邊需要有個踏板,我們看到顯性的踏板一定是為了生存。隱性的踏板是需要自己的勇氣和突變能力。我們再看整個人類的進化史,我們發現從直立行走到會使用工具到會發明製造工具,整個發展歷程都是跳躍式的發展。

其實我們發現整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也是這樣的,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知識本身就是斷層的。那麼要想實現這一次跳躍,其實也需要兩個踏板,顯性的踏板就是自己的考試成績和父母的支持,那麼隱性的踏板一定是自己孩子自身的驅動力,這個驅動力足夠強,就可以實現孩子不斷的成功的跳躍。

那麼驅動力有三個最核心的這個要素。第一個,就是孩子的企圖心。第二個是孩子的好奇心,第三個是孩子的自信心。這三顆心非常的重要,我們發現就是生活當中很多孩子眼睛特別的明亮,有些孩子眼睛就沒有亮光,他們本質的區別就在這三點。

我們成人也是,舉一個成人的例子,就是李鴻章之前帶了三個人來見自己的老師曾國藩,說老師你幫我看一眼,我準備派一個人到臺灣當巡撫,你看哪個人合適?老師走過去走回來說,我看完了第三個人合適。曾國藩當時就崩潰了,心想老師,我讓你看一眼,你真的看一眼就能確定嗎?但是又特別的信任自己的老師,說老師,你就給我說說吧到底什麼原因?老師說非常的簡單,三個人左中右,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左邊的這個人。我看了他一眼,他低下了頭,此人膽小怕事,不能擔此重任,我走到中間的這個人,我看了他一眼,他也低下了頭。

但當我轉身的時候,這個人斜眼瞄了我一眼,此人心術不正不能用。當我走到第三個人面前,我看了他一眼,他看了我一眼,我看了他一眼,他又看了我一眼,此人膽大心細,兩眼放光,此人可用可大用。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劉銘傳,是臺灣的第一任巡撫,成功收復了臺灣,並把臺灣建設的如此的美麗和漂亮。我們也希望這個我們的教育部長使用這種方法,他看我一眼,我看他一眼,他看我一眼,我在看他一眼,這樣我就可以把我們的課程推廣到全國了。

大家發現在這個生活當中或者家庭教育當中,孩子眼睛的明亮是非常這個重要的一個點。這個是整個驅動力的全貌,也是家庭教育的全貌圖。一共有五個維度,包括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環境和核心成長力。中科奇勝教育這12年就做了這一件事情,在一個局部的環境下,通過內內層去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通過外層去降低孩子的學習阻力。

我們每年都會去採訪一些北大清華的狀元,我們發現這些狀元除了考試成績之外,他們還有一些共性。這一共有25個共性,其中最重要的就這五點,包括孩子的企圖心,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抗挫能力和非常好的一個自我意象。很多家長說五個太多,可能三天就忘了,那麼我們就記住最核心的三個,已經很熟悉了。孩子的企圖心,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這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三個點。

通過拆解這些設備,機器,然後來激發孩子好奇心。那麼這三點如何在家庭教育當中落地呢?有很多的策略和方法。關於孩子的企圖心,我們一直在提倡孩子在六歲之前要多看名人傳記,那麼六歲之後呢就需要更多的去體驗,去通過聽覺視覺感覺的體驗,讓孩子去體驗兌這個目標。孩子的自信心,你會發現自信心是有一個公式的。首先孩子要有好奇,要有好奇心,然後我們需要鼓勵孩子不斷的去嘗試,那麼既然是嘗試,就會有成功,有失敗。

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積累自己的經驗。那麼經驗多了就會有對一個事情的判斷能力。這樣的話就這個能力在不斷地被家長認同,就會形成自己的自信,這是自信形成唯一的一個公式。

大家也看到這最開始就是孩子的一個好奇心。那麼在家庭教育當中,我們如何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呢?問大家一個問題,無論孩子是幼兒園也好,還是小學也好,我們在接到孩子放學的時候,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很多家長都說,第一句話,在學校玩的開心不?在學校吃的好不?在學校老師教什麼呢?其實這些問題沒有對與錯,如果我們想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我們建議問另外一個問題,會更加有效果。大家可以揣摩一下,在學校問老師什麼問題了,就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追問在哪,孩子的成長就在哪,以後回去大家可以做一個嘗試。這個就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三點。


中科奇勝教育李琦:移動互聯時代如何優化家庭教育


孩子最底層的三個心理需求

在家庭教育當中有很多的策略和方法,就像我們在經營企業一樣,一定要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家庭教育也有一箇中心,必須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那麼孩子的最底層的需求心理需求是什麼?

因為中國有句古話叫有奶便是娘。其實這句話是存在一定誤區的,美國的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代母實驗。這個實驗非常的殘忍,號稱是心理學三大殘忍實驗之一,有一種猴子叫恆河猴,這種猴子有97%的基因跟人相同。猴子從一出生,就拿過來放到籠子裡邊做實驗,一代一代地做實驗,最後就得出猴子最底層的心理需求是擁抱運動和玩耍,跟吃沒有任何關係。那麼國內外的心理專家和教育專家也經過大量的數據去驗證,孩子最底層的心理需求,也是擁抱運動和玩耍。

那麼這時候我們家長是不是要嘗試一些方法,比如說我要跟孩子去溝通一個事情,我是選擇在客廳裡邊跟孩子一本正經的一對一的溝通,還是拉孩子出去一起運動半個小時,出一身臭汗在溝通,哪一種更有效果,大家可以回去做一個做一個實驗。所以當知道孩子最底層的需求是這個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值得所有的家長去一直去探索,就是如何用孩子需求的擁抱運動和玩耍,去包裹我們家長需要傳遞給孩子的企圖心好奇心和自信心。這個值得每一個家長一直去持續地去探索。

這就是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和彙報的家庭最底層的三個要素和孩子最底層的三個心理需求,其實說的都是一個問題。最後一句話,在家庭教育當中,讓孩子聽話,一定是有策略和方法的。那麼我們也期待著中國的每一個家長和孩子都能夠輕鬆父母,快樂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