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17億擴產能 天壇生物為盈利造血

時代週報記者 章遇 發自深圳

在歷時近兩年的“換血”重組完成之後,天壇生物(600161.SH)在血液製品領域一路進擊。

近日,“國藥系”旗下天壇生物連發兩則公告宣佈,擬投資17億元新建雲南生物製品產業化基地項目。該項目位於雲南滇中新區臨空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161畝。天壇生物方面稱,此番斥資佈局雲南,旨在解決擴大產能問題。

作為“國藥系”中國生物旗下唯一的生物製品上市平臺,天壇生物經過數次資產重組,剝離了原有的疫苗資產,外界對其後續整合與業務發展頗為期待。此次投建雲南基地的舉動,被業內視為其進一步聚焦血製品業務的信號。

針對雲南基地投資與漿站規劃等相關問題,時代週報記者向天壇生物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血液製品行業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行業。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天壇生物旗下共有單採血漿站(含分站)56家,年採血漿量超過1400噸,躍居國內血液製品行業之首。

背靠國藥集團和中國生物的央企平臺,手握眾多漿站資源,天壇生物能否在血製品領域逆襲?

資產置換

公開資料顯示,天壇生物的控股股東是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生物”),背後實際控制人是央企國藥集團。

重組之前,天壇生物下面有成都蓉生、長春祈健以及北生研3家主要子公司。其中,成都蓉生主要生產血液製品,長春祈健和北生研則專注於疫苗。

而天壇生物背靠的母公司中國生物則是中國最老牌的生物製品企業,其前身甚至可追溯至1919年成立的北洋政府中央防疫處。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按照六大行政區規劃建立了北京、長春、成都、蘭州、上海、武漢六個生物製品研究所,從事血液製品和疫苗生產和銷售。而後這六大所全部劃入國藥集團下面的中國生物。

天壇生物脫胎於北生所,1998年登陸A股成為中國生物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多年以來,中國生物旗下六大所與天壇生物之間構成同業競爭的問題一直為資本市場所詬病。2011年,控股股東中國生物才作出5年內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

然而,天壇生物的疫苗業務盈利能力持續下滑並陷入虧損,債務規模不斷攀升。2015年,受疫苗業務拖累,天壇生物當年業績降幅高達92%,歸母淨利潤不足千萬元。

直至2016年3月,5年承諾之期屆滿前夕,解決同業競爭的重組方案終於出爐。根據方案,天壇生物的重組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剝離接連虧損和債臺高築的疫苗資產;第二步,將中國生物旗下的血液製品業務注入天壇生物。

2017年初,天壇生物將旗下經營疫苗業務的子公司北生研100%股權及長春祈健51%股權分別以現金1.4億元、4.0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生物,完成疫苗資產的全部剝離。與此同時,中國生物將持有的貴州中泰80%股權作價3.6億元注入天壇生物的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完成血液製品業務初步整合。

緊接著,天壇生物再次以6.23億元向中國生物收購成都蓉生10%股權。與此同時,成都蓉生以發行自身股份的方式,分別作價10.1億元、11.33億元和5.94億元收購上海血制、武漢血制以及蘭州血制的100%股權。後三者分別為上海所、武漢所以及蘭州所旗下的血液製品資產。

2018年1月,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交割,天壇生物成為中國生物旗下唯一的血液製品平臺。

“通過這次內部資產置換騰挪,解決了與控股股東的同業競爭問題。更重要的是,疫苗資產全部剝離後,公司將全部聚焦到目前正處於高景氣度的血液製品行業,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深圳某券商醫藥分析師廖鵬(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產能擴張

目前,天壇生物直接持有成都蓉生69.74%股權,並通過成都蓉生持有貴州中泰、上海血制、武漢血制以及蘭州血制的100%股權。

這一整合的結果是,天壇生物手握5張血液製品牌照,旗下漿站數量直接躍升至全行業之首。公開披露數據顯示,天壇生物目前共有單採血漿站(含分站)56家,其中在運營漿站47家,新獲批漿站(含分站)9家,分佈在13個省份。

2001年,在國務院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的通知》中指出,國家實行血液製品生產企業總量控制。事實上,自2001年起就再未有批准設立新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同時,設立單採血漿站必須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單採血漿許可證》方可進行採漿活動。

一直以來,因原料血漿不足,我國血液製品行業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漿站是這個行業最稀缺的資源,採漿量和投漿量限制了產能供給,是影響企業收入規模的關鍵因素。在獲取漿站資源這方面,天壇生物的央企地位有一定優勢。”廖鵬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

重組完成後,天壇生物獲取漿站資源與產能建設的速度開始加快。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天壇生物共新獲批4家漿站,佔據了本年度全國新獲批漿站數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海血制就在雲南申請了尋甸和巧家兩個單採血漿站。今年10月,兩個漿站獲得雲南衛計委的許可。而在此之前,雲南省從未批准過單採血漿站。

此次在雲南滇中投建新基地,設計投漿能力高達1200噸/年。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投資佈局雲南,意在通過與當地政府的緊密合作,獲得更多漿站資源。

根據公司重組計劃書中披露的經營規劃,上海血制計劃到2018–2022年在雲南省陸續投資並先行新建合計10家單採血漿站。雲南基地項目落地是該計劃的進一步推進。

事實上,重組完成之前,天壇生物已著手擴建血液製品的產能。2017年,成都蓉生在天府新區購置了約140畝土地,投建天府生物城永安血制項目。據悉,建成後該項目血液製品生產線投漿量亦將達到1200噸/年。

“雲南和成都永安基地為長期產能建設,但就目前來看,公司內部的產能利用率非常不均衡,需要依賴血漿調撥解決產能的問題。”廖鵬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成都蓉生本部的年投漿量在700噸左右,現有設計產能僅650噸,明顯低於採漿量。而上海血制、武漢血制、蘭州血制的設計產能分別為700噸、600噸、300噸,但合併之前這三家子公司的採漿和投漿量僅在100-200噸。貴州中泰500噸的設計產能,實際投漿量也僅有幾十噸,產能利用率較低。

經營效率待提升

據統計,2017年天壇生物旗下漿站採漿共計超過1400噸。2018上半年,這一數字已達738噸。在採漿量方面,天壇生物已超過華蘭生物和上海萊士,躍居行業首位。

完成重組後,天壇生物的品種數量亦增加到了12種,包括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等品種。

然而,儘管規模領先,天壇生物血液製品業務的盈利能力卻遠低於同行企業。數據顯示,2017年,博雅生物、上海萊士、華蘭生物的血製品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7.52%、63.91%、61.54%,而同期天壇生物的血製品業務毛利率僅為56.98%。

“對於血製品行業,從原材料血漿中分離提取的成分產品越多,盈利能力越強。”廖鵬指出,天壇生物雖然在漿站資源和採漿量規模領先,但由於高毛利的凝血因子類產品的批簽發量很少,公司整體的噸漿收入水平較低。

2018年年初,剛剛完成重組的天壇生物隨即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設立生產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工程與信息管理中心、血源管理中心、營銷管理中心五大中心,對下屬公司進行扁平化管理。

“五大管理中心的設立,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並通過一體化運營,統籌發揮資源效率,提高協同效益。”天壇生物稱。

掷17亿扩产能 天坛生物为盈利造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