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裡的奇葩菜,隔著屏幕都有味道

前有《舌尖上的中國》,後有《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的鏡頭總是叫人垂涎。

不過,也不是所有美食都集合了色香味。比如《風味人間》第四集中的寧波菜——莧菜梗

《風味人間》裡的奇葩菜,隔著屏幕都有味道

這是一道頗具特色的寧波鄉土奇葩菜,愛它的人甘之如飴,不愛它的人避之不及。

分集導演陳磊說:“這種美食的出現和寧紹一帶的梅雨季節有關。越是悶熱的時候,就越適合醃製。寧波人在這方面的想法很獨特。”

除了莧菜梗,寧波民間的“靈魂菜”還有臭冬瓜臭芋艿梗臭茭白,個個爭奇鬥豔。

《風味人間》裡的奇葩菜,隔著屏幕都有味道

作家柴隆就在新書《寧波有意思》中提到了,“寧波人對臭味情有獨鍾,嗜臭食成癖,這可謂寧波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寧波有意思》是一本全面介紹寧波風土人情的書,它以段子體配水彩插畫的形式,展現了寧波甬城街巷的市井味和煙火氣。

鑑於書中的不少段子跟美食有關,咖爺特地摘取幾段,供你們解解饞。


(以下內容摘自柴隆《寧波有意思》)


01

寧波這個城市,好比一罈糯米老酒:有點度數,卻不辣口;有點年頭,歷史很久;有點後勁,從不上頭。

寧波人和紹興人一樣,也喜歡做糯米酒、吃老酒。寧波人入世,放不下的是糯米老酒,是這人間煙火,縱然有千般不順,還是貪戀這三丈紅塵。糯米的酒色偶爾渾濁,卻像極了上好的琥珀,在暮色中的萬家燈火點亮後,就著一塊油煎東海帶魚,美美地嘬上一口。醉眼迷離中,世界如此溫柔,一兩個好友共酌,三四樣小菜佐酒,五六分醉意暗湧,永不落幕的,是這悲欣交集的市井人生和幾個微醺的“老酒飽”。


02

不說不知道,寧波人的身體裡,歷來有逐臭的基因,寧波人對臭味情有獨鍾,嗜臭食成癖,這可謂寧波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早些時候,江南的祖屋是臨街枕河,枇杷門巷裡隱著盈翠軒窗……無論在高宅大院,還是市井裡弄,幾乎都藏著幾個大大小小的臭滷罈子,一個個“臭滷甏”是誕生“臭下飯”的神器,寧波人謂之“傳家寶”,搬家挪地別的可以落下丟棄,“臭滷甏”必須都打包帶上。

有天井的人家,常把“臭滷甏”擺在屋簷下,甏口蓋上一塊方磚;居室逼仄的人家,一般都將其置放在室外的走廊上或某個陰暗的角落裡,任憑風吹雨打,那股醇厚的臭味,會隨著歲月的推移,漸漸變濃。在江南酷暑的三伏天裡,“臭滷甏”往往會大出風頭,臭冬瓜、臭莧菜梗、臭芋艿梗、臭茭白爭奇鬥豔,個個是寧波民間的“靈魂菜”,左鄰右舍聞到臭味,也心馳神往一番,而外地人遇到這些味道奇特詭異的“臭下飯”,難免要膽戰心驚一番,誰敢下筷子啊?

醃臭冬瓜、莧菜梗的“臭滷甏”,難免會滋生黴菌蛆蟲,需及時消毒。其方法是把火鉗燒紅,探入甏中“滋”燙一下,臭蟲黴菌便無藏身之地。這種特技,被目不識丁的寧波老太們成功研製,臭滷頓時由濁變清,可是那一陣沖天臭氣大爆發後,不得不讓人掩鼻而逃。


《風味人間》裡的奇葩菜,隔著屏幕都有味道


03

鹽是一道菜的靈魂,寧波人做海鮮時,將其功效發揮得淋漓盡致。

寧波人波濤於口海,吃海鮮遵循原汁原味,不失本真。一條活靈活現的出水海魚,只需擱少許鹽、幾片生薑、一勺老酒,或什麼作料都不添,擱點“鹹齏滷”清燉燉,魚肉嫩嫩的,鮮得眉毛紛紛往下掉。寧波吃客們拎得清,絕對不會拿好端端的“熱氣貨”去油炸一番,白白糟蹋出水海鮮的鮮氣,這個是講門道,吃套路。要是看到“熱氣貨”的海鮮變成紅燒,寧波人要皺起眉毛狠狠甩上一句抱怨:“罪過啊,一把鹽就夠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04

張愛玲的好閨密、寧波作家蘇青在《談寧波人的吃》中寫道:“自己因為是寧波人,所以常被挖苦為慣吃鹹蟹魚腥的。其實只有不新鮮的魚才帶腥。在我們寧波,八月裡桂花黃魚上市了,一堆堆都是金鱗燦爛,眼睛閃閃如玻璃,唇吻微翕,口含鮮紅的大條兒,這種魚買回家去洗乾淨後,最好清蒸,除鹽酒外,什麼料理都用不著。我覺得寧波小菜的特色,便是‘不失本味’,魚是魚,肉是肉,不像廣東人、蘇州人般,隨便炒只什麼小菜都要配上七八種幫頭,糖啦醋啦料理又放得多,結果吃起來魚不像魚,肉不像肉。又,不論肉片、牛肉片、雞片統統要拌菱粉,吃起來滑膩膩的,哪裡還分辨得出什麼味道?”

不失本味,她用四個字概括出了寧波味道的靈魂!蘇青這位民國資深吃客,她點評寧波菜的味道,說鮮得差點沒把自己舌頭吞下去,再無後人能超越。

《風味人間》裡的奇葩菜,隔著屏幕都有味道


05

“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蔡瀾在做TVB《蔡瀾嘆名菜》的節目時,想做個寧波菜專題。於是,他請來了倪匡,讓倪匡列一個他最想吃的寧波菜名單。寧波老鄉倪匡一口氣寫了二十三種,如剝皮大烤、大小黃魚、海瓜子、烏賊混子、鯊魚羹、龍頭烤、蚶子……十有六七是海貨之類。


06

海鮮是活物,捕捉上岸不久就一命嗚呼,也很容易變味兒。鹽是寧波人的獨門絕技,一把鹽撒下去,只只海鮮變成“壓飯榔頭”。柴火灶裡的白米飯,要結結實實地吃上三大碗。寧波人生來一副好脾胃,泥螺、海蜇、蚶子、蟹糊、醉蝦……在寧波人的食單中,這些永遠都是“鹹”字當頭,都是冷菜中的花魁。那令人窒息的鮮味,不管走多遠,天南地北間闖蕩的寧波人都會深深懷念。

冰箱下層冷凍格中,如果還存有一隻捨不得吃的紅膏熗蟹,寧波人的眼睛要放光,心裡會泛出富足感,整個人的心情都會好起來。


《寧波有意思》是“浙江有意思”系列叢書中的一本。

該套系列叢書由浙江華雲文化集團和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聯合策劃出品,旨在從浙江十一個地市著手,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全面解讀浙江文化,描繪了一幅後G20時期的“詩畫浙江”藍圖。

想看《寧波有意思》,噹噹上就有哦~

《風味人間》裡的奇葩菜,隔著屏幕都有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