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最近一堆國內外新片上映,從《大黃蜂》到《來電狂響》,然而,鬧得沸沸揚揚的卻是一部文藝片。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首日狂攬2.6億票房,上映第二天斷崖式下跌至1120萬,第三天繼續下跌,僅收184萬,第四天129萬,昨天上映第五天,票房僅僅19.65萬,五天千倍下跌,《地球》算是涼透了。如果數字不夠直觀,more君做出數據圖,大家就一目瞭然了: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先說影片本身,網友褒貶不一,影片最被盛讚的是這個“長達一小時的牛B的可以載入史冊的3D長鏡頭”,最被吐槽的也是這個“才華不夠雜技來湊的只剩裝B的長鏡頭”。

對於導演畢贛,盛讚的說:“畢贛導演是造夢者,夢境美得不像話。”吐槽的說:“沒有文藝的命,得了文藝的病。”

總體來講,畢贛導演的《地球》確實是遭到大規模的網友攻擊。首要的原因嘛,當然是觀眾所指的:“宣傳與內容不符”。

12月6日, 某音短視頻“2018最後一晚去電影院和喜歡的人一起看《地球最後的夜晚》”瘋狂傳播。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12月7日,《地球》跨年觀影活動公開調整為: 可選本片做跨年活動,12月31日21:50點場,影片結束時間是2019年0點,觀眾可與最重要的人一起度過一個最有儀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這個極具娛樂性的浪漫化宣傳語,讓很多觀眾誤以為商業娛樂愛情片,因此很多小情侶們奔著浪漫跨年買了《地球》的票,誰知最後莫名其妙看了場沉悶的文藝長鏡頭。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被宣傳標語所誤導的觀眾,觀影后有種被騙的感覺,紛紛表示“文藝片裝了個娛樂片的殼子來勾引不明真相的觀眾”。(當然,喜歡文藝片的資深影迷不會有這種感覺)

對此,導演畢贛並不服氣,在採訪中稱:“我的宣發的同事不偷不搶,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知識做一件事情。”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有支持此宣發的言論稱:你看電影前,上網三五分鐘就能查清楚影片類型,所謂“被騙”只能怪你自己盲目跟風。

不知道大家對這種說法有什麼看法?

more君個人認為,選電影之前上不上網查電影信息,這是觀眾的事,不應該是片方試探觀眾的底線,提前查信息當然比較嚴謹,但有這習慣的一般也是小影迷,大多數普通觀眾是否對一部電影感興趣,是否決定掏錢買票,最主要的依據還是被動接收到的官方宣傳,說白了,影片宣傳的最大受眾群體還正是不怎麼提前查電影信息的一般觀眾;

而宣傳正不正規,符合不符合實物,這是片方的事,按理說,這次片方稍有走偏的宣傳確實如導演所說,不偷不搶,但將底線變成標準,合適嗎?電影宣傳做噱頭是常見的,但噱頭與標題黨還是有區別的。

“斷章取義”、“誇大事實”、“偷換概念”卻不偷不搶不違法的標題黨多了去了,但依然會被網友舉報、被平臺懲罰。為什麼呢?走偏門撈油水,對消費者不公,對你堂堂正正走正門的同行也不公。

以上只是more君個人看法,大家有不同理解,實屬正常,歡迎交流。

從首日2.6億,到第五天19.6萬,千倍暴跌,《地球》算是涼透了

而憤憤不平的觀眾更是在貓眼給《地球》打出了2.6的超低分,豆瓣評分也一降再降,對觀眾的差評,畢贛表示:“從此,他們(觀眾)的觀影經驗裡多了一部電影,可能很難理解,就像看一副繪畫,等他們的生命經驗發生改變後,他們肯定不會想起其他的電影,肯定會想起我的電影,因為我的電影是珍貴的電影。”

對於畢贛導演的這種言論,more君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了,世界影史中經典名作不管價值還是數量猶如璀璨天上星,到了畢贛導演面前,卻被統稱為“他們肯定不會想起”的其他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