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談盧氏蝶變報道:精準扶貧的好故事在基層在細節

楊建國談盧氏蝶變報道:精準扶貧的好故事在基層在細節

10月12日出版的東方今報推出《喜迎十九大特別系列報道縣之榮耀——東方今報全媒體縣域行第3站·盧氏篇》,以包括封面在內的8個整版篇幅,聚焦在河南脫貧攻堅激戰正酣之時,盧氏大地近幾年間的輝煌變化,展現了盧氏縣砥礪奮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作為。

楊建國談盧氏蝶變報道:精準扶貧的好故事在基層在細節

楊建國談盧氏蝶變報道:精準扶貧的好故事在基層在細節

特別報道對盧氏縣委書記的專訪《從“發展困難戶”到“扶貧模範生” 揭秘盧氏蝶變的三把“金鑰匙”》為開篇,分別從黨建、經濟、攻堅、生態等多個方面,呈現盧氏這個河南邊陲山區的變化故事。

“今天我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對於東方今報這次的報道版面和猛獁新聞客戶端的全文刊發,朋友當中轉發的人特別特別多,超乎想象。就新聞媒體報道而言,這種現象是以前沒有的,這說明,文章激發了我們大家的自豪感。”盧氏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海軍告訴記者,在當天早上報道刊發之後,盧氏從機關單位到鄉鎮基層,引起了巨大反響。

張海軍認為,東方今報此次的報道總結了盧氏金融扶貧、易地搬遷、教育扶貧三條路徑,非常準確也非常符合實際。

楊建國談盧氏蝶變報道:精準扶貧的好故事在基層在細節

“對於盧氏而言,易地搬遷是扶貧的最有效途徑,教育扶貧是阻斷代際傳遞的更本,金融扶貧的‘盧氏經驗’是為百姓脫貧稿產業、建立信用社會體系打下堅實基礎。這三方面你們總結的非常到位,報道深刻。”

此外,張海軍認為,報道點面結合,圖文並茂,引人入勝。“雖然我是盧氏人,報道中有些情況連我都不知道,這說明你們報道很深入。而相比之前的扶貧報道,此次的力度之大,衝擊力強是不多見的。以往的扶貧報道,往往都是籠統而不詳細,很快就淹沒到了眾多報道中,很難起到應有效果,而這次的重磅推出,達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這種報道在之前不多,可以說是唯一的。”

提到此次報道,盧氏縣杜關鎮黨委副書記陳展稱自己認真閱讀全文。在他看來,這兩年盧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章用“蝶變”來表達非常準確。

“作為一個貧困山區,這兩年群眾的滿意度和對政府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對黨和國家的政策實施深有體會,感受政策實施更有溫度,更有力度。文章通過金融扶貧、易地扶貧、教育扶貧三方面緊貼了老百姓的生活和盧氏的做法,接地氣。”陳展說。

楊建國談盧氏蝶變報道:精準扶貧的好故事在基層在細節

“報道一經刊發,我們就關注到了。全文在多方面宣傳脫貧攻堅盧氏做法的同時,為很多地方扶貧提供了好的思路。比如文章用故事的形式,詳細生動闡述全省正在推廣的金融扶貧‘盧氏經驗’;比如教育扶貧盧氏所下的工夫,也值得多地區學習。”河南省委組織部駐村辦何振江告訴記者。

在何振江看來,脫貧攻堅第一書記是滴灌器,但更多好的政策需要當地政府去推動和引導。“我們也希望更多人看到盧氏好的經驗做法,包括從報道中思考,是不是有些盧氏創新,可以先從村中開始,先從第一書記去帶動。”

楊建國談盧氏蝶變報道:精準扶貧的好故事在基層在細節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參與了此次盧氏報道的點評,他認為都市報媒體,用大篇幅去報道縣域多方面發展,近年來已經不多。“在喜迎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將目光聚焦到最接地氣的基層,從中去發現故事,讓細節體現出黨的政策落到實處,政府為民服務,這是對十九大的獻禮。”

“之前我們很多地方的扶貧政策,就只是政策,只有到基層,才能讓政策得到人心,讓群眾受益,百姓們會對黨和政府懷有感恩之心。其實宣傳報道也是一樣,媒體人要經常走下去,讓基層細節打動受眾,天安門前想問題,田間地頭找感覺。”楊建國說。

楊建國:《老楊會客廳》創始人、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扶貧創客計劃推廣大使,大型公益節目《脫貧大決戰》特約點評嘉賓、環球網、河南廣電全媒體特邀評論員、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開封、許昌、信陽等多地產業、招商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