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這是一條不足500米的小街巷,後蜀時,這裡是孟昶蜀宮城牆外芙蓉花開得最茂盛的地方,位於後蜀王宮的南牆根兒下,因此被稱做芙蓉街。清初,因為陝西商人在這裡修建陝西會館,因此改名陝西街。這裡就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承載太多兒時的回憶。七八十年代,這裡是成都最著名的“縫紉一條街”,不算寬敞的道路兩側聚集了上百家個體縫紉攤,是當時成都的時尚地標之一,愛美又時尚的成都妹兒早在那時就已經開始享受“私人定製”的服務。這這眾多的縫紉攤裡最有名的當數“曹氏三姐妹”,每當收攤兒的時候,細心的人就會發現獨獨他家用來掛衣服的兩根鋼管被壓彎。如今“曹氏三姐妹”還在,但陝西街卻早不似當年容顏。這裡現在是演藝服裝租售一條街,特別是年末歲初,各種演藝活動頻繁的時候,每天往來的漂亮小姐姐和帥氣小哥哥可還真不少,也算是一個打望的好去處。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明蜀王府模型

今天的主題自然不是打望,而是隱藏在這條小街巷裡的一座清朝建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陝西會館。據史料顯示,陝西會館始建於1663年,初略推算一下,這時候剛好是明末清初蜀地兵亂的間隙,清政府剛剛全面控制四川省不久,三藩之亂還沒開始,在經歷張獻忠以及陸續10多年兵禍戰亂的洗劫後,成都一切百廢待興,陝西會館也就在這個當口開始籌資興建。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清時四川省地區(局部)

說起陝西會館的初建還有一段曲折的歷史,故事要從陝商興起說起。明朝初年,由於國家政治中心北移和加強北部防務的需要,明政府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一線設立了九大軍事重鎮,連成了綿亙萬里的北部邊防線。為了解決邊防的軍糧和食鹽供應,率先在甘陝和山西兩地推行開中法,即以鹽、茶為中介,召募商販運輸軍隊所需的糧食、馬匹、衣料等物資到指定地點換取鹽引,商販獲取鹽引後提取鹽、茶並販往其它地區。具有地緣優勢的陝西商人敏銳地抓住這一政策紅利,迅速的成長起來,成為西北邊垂貿易最大受益者。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明九邊重鎮

由於鹽、茶帶來的巨大利益,明朝庭內部的利益集團爭相奏討鹽引,開中法遭到破壞,並在明中期取消。陝商不得不重回西南,盯上了自古產鹽的四川,開始販賣川鹽牟利,幾十年間幾乎壟斷了四川的鹽、茶市場,並逐漸形成輸茶於隴青、運鹽於川黔、鬻佈於蘇湖、銷煙於江浙的商幫團體,誕生了無數富甲一方的西秦大賈,其中就有孫儷扮演的“吳家大少奶奶”的原型周瑩。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以周瑩為原型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

掌握著川藏金融命脈的陝商卻一直未在成都有一個實質的落腳點,於是在清初兵亂剛息,陝商便開始籌劃建立會館。誰知會館的籌建並不順利,受到了各種阻攔。先是成都人不願意賣土地給陝商,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屠蜀的張獻忠是陝西人,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同出陝西的陝商自然受到牽連,沒人願意賣地給他們建會館。當然這點個人覺得可信度較低,要知張獻忠如果真如史料記載把蜀人屠的沒留下幾戶,那又何需買地,誰人阻擋,直接圈一塊建不就得了?而且商人逐利而來,四川都沒人了,陝商的貨物從何而來,又賣給誰?所以陝西會館似乎又應證了清朝庭對張獻忠的栽贓。但陝商買不到建會館的地是事實,可能與當時社會環境有關,最後陝商經歷多次波折,好不容易通過一位陝籍官員疏通,才高價買下了一個爛泥塘及其周邊堆垃圾的荒地用於修建會館。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成都陝西會館

地是買下了,但波折依然不斷,要修會館首先需要用土石將爛泥塘填平,可是蜀人竟不允許他們就近取土填塘。在萬般無奈之下,陝商做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決定,由同鄉會號召每個從陝西來成都的人,都必須攜帶一麻袋的本鄉泥土,用以填埋會館用地的爛泥塘。經歷了長達兩年的時間,陝西人硬生生地用一袋袋來自黃土高坡的泥土把爛泥塘填平,陝西會館才得以開建。現在看來,運土之事不論真假,陝商卻通過此事對外樹立起不懼艱辛、砥礪前行、緊密團結的團隊形象,算是一個很成功的品牌營銷案例。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成都陝西會館

那時的會館主要做為祭祀先賢、議事營商、拜親宴友、科學借宿的場所。其中祭祀是會館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各省會館都會祭祀不同的先賢或神靈。比如,廣東會館祭祀南華老祖慧能,福建會館祭祀媽祖娘娘,湖廣會館祭祀大禹等,而陝西會館祭祀的則是關羽,在後來的擴建中,還修建了藥王廟,用以祭祀出生在陝西的藥王孫思邈。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成都陝西會館

在會館還少不了戲曲,那時的陝西會館還建有戲樓,秦腔是戲樓的主打節目,秦腔響起,不僅解了陝商的思鄉之情,還為四川的戲曲場帶來了變化。在清初的那場大移民過程中,外來的崑腔、高腔、秦腔、等和四川民間燈戲交互碰撞,逐漸形成濃烈四川特色的曲藝風格,也就是現在的川劇。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川劇

清初的蜀地經歷連綿的戰亂,人口凋敝,清政策不得不引湖廣兩地人口填四川,諸多的利好政策誘導下,來自各地的人口重新建立起四川的社會體系,四川也就成為典型的移民城市。其中兩湖兩廣人口占比最大,佔到了30%多,而陝西人口占到10%左右,原來的陝西會館已不能滿足陝商的需要,於是在1697年進行了一次大型的修葺擴建,不過後來還是受戰火所毀。直到1885年由陝西籍四川布政司預首倡,聯合“慶益”“益泰”等33家陝人商號集資重建。

陝西人,你在成都夠拼!

成都陝西會館

如今,陝西會館僅存大殿一處,早已沒了當年的人聲鼎沸,這裡如今到是市中心難得的清靜地,院內的古銀杏,小橋流水,靜待都市人的偶爾駐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