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在華北烈士陵園,矗立這一尊冀中六分區司令員王先臣烈士的塑像。通過碑座介紹,我們知道,王先臣(1915——1945),原名順成。江西吉安人。八路軍冀中軍區第6軍分區司令員。是民政部公佈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1931年9月,湘贛紅軍獨立第一師一舉攻克永陽鎮,給王先臣的家鄉帶來了蓬勃生機。王先臣報名參加了紅軍吉安獨立營,當司號員。1934年8月,王先臣隨紅六軍團長征。11月,在攻打龍家寨戰鬥中,他衝鋒在前,積極進行宣傳鼓動工作,在這次戰鬥中,他身負重傷,憑著堅強的革命意志,忍著劇痛,手拄木棍,堅持行軍。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紅軍進入人煙稀少的西康高原後,面臨糧絕炊斷的困境,王先臣總是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1936年7月,部隊來到甘孜禾巴時,缺少糧食,野菜、野果也難以找到,只能餓著肚子,生病掉隊者增多。為了戰勝困難,走出草地,王先臣帶領戰士去尋找食物。有一天,他終於挖出幾隻老鼠,叫炊事班長收拾乾淨,煮給大家吃。自己忍餓嚼苦澀的野菜。經過近兩個月的艱難行軍,部隊在9月1日走出了草地,勝利到達了哈達鋪。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紅六團勝利完成長征,到達陝北。王先臣進入延安紅軍大學政治隊學習。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王先臣先後任八路軍第一二0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組織股長、教導員、旅特務團政委,冀中民眾抗日自衛軍第一縱隊政委, 冀中中軍區警備旅一團政委。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1940年8月,在著名的百團大戰中,他率部參加破襲石德鐵路的戰鬥。破壞敵人鐵路40餘公里。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時,冀中軍區警備第一團受領了討伐反共摩擦專家朱懷冰的主攻任務。全團在王先臣的率領下,突破頑軍防線,攻克磁縣老山峪敵軍堡群,控制了要點。而後,王先臣將部隊分為兩路,消滅南山和山溝裡的逃敵。全團將士急迫猛打,英勇衝殺,敵人狼狽潰逃。王先臣以一晝夜行程160餘里的速度,趕上多股敵人,一陣猛攻猛打,敵人紛紛繳槍投降。部隊一直乘勝打到河南林縣河間鎮。這次戰役,警備旅第一團共殲滅頑軍1500餘人,繳獲步槍1000支、輕機槍20餘挺、重機槍4挺、迫擊炮3門、子彈140餘萬發和一大批軍用物資,受到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的嘉獎。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1942年11月,王先臣任冀中六分區司令員。這時,六分區的主力部隊早已轉移到外線,只留下第三十一和四十四兩個區隊及各縣、區武裝。特別是整個六分區還被德石鐵路和滄石公路所分割,而西部的趙(縣)、藁(城)、欒(城)等縣緊靠日軍巢穴石門市。由於六分區的戰略地位重要,日偽軍的據點、炮樓如林,公路、封鎖溝如網,日偽軍經常出來“掃蕩”,游擊隊和部隊活動很困難。為了擴大解放區,縮小敵佔區,王先臣率第三十一、四十四兩個區隊和各縣、區武裝、同日偽軍展開游擊戰。他將部隊化整為零,以連、排為單位,分散活動,自己帶著20餘人的精幹指揮機關和不滿100人的特務連,指揮各部隊穿插活躍在敵人堡壘群之間。在作戰中,他曾數次負傷,但始終堅持在前線指揮,保持著旺盛的革命鬥志。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1943年初春,王先臣親率三十一區隊,伏擊晉縣城裡押民夫去石德路南挖河的十幾名鬼子和100名偽軍。經過半小時激戰,打死日偽軍30餘名,俘獲40餘名,活捉十幾名朝鮮人(工程技術人員),有力地打擊了晉縣敵人。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1943年冬的一天,100 多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位於趙縣小呂村的一個區小隊。王先臣正在附近村莊,馬上指揮三大隊兩個排,兵分兩路,突然猛撲上去,將敵人包圍。他們和區小隊內外夾擊,敵人措手不及,被打死20多名,活捉十多名,餘敵狼狽逃回老窩。此戰,創造了小部隊襲擊戰中以少勝多的戰例。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1945年上半年,冀中日偽軍迫於形勢,開始向各縣城和一鐵路、公路沿線龜縮,城外據點逐漸減少。王先臣抓住大好時機,從6月初開始,向敵人發動猛烈攻勢,掃清縣城外圍據點,然後圍城打援,避免了敵人集結兵力,守城頑抗的不利局面。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6月底,王先臣又率部轉戰趙北。他號召部隊:“以新的戰鬥勝利,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二十四週年。”盤踞在趙縣的日偽力量已收縮到縣城和前大章兩大據點。前大章據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與趙縣、欒城、藁城據點的敵人互為屏障成犄角之勢,據點深溝高堡,重兵把守,易守難攻。冀中軍區命令六分區拔掉這個插在趙縣、欒城、藁城敵偽中間的楔子,切斷他們之間的聯繫。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6月28日,冀中六分區司令員王先臣親率分區四十四區隊、三十一地區隊、趙縣支隊、寧晉縣支隊及分區特務連等部隊趕赴前大章據點外圍構築工事,準備強攻,同時,在趙縣城與前大章之間埋伏重兵準備打援。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7月1日,四十四區隊的三個大隊將前大章據點團圓住。7月2日展,先伴攻據點,以誘趙縣城內之敵馳援。上午10時,趙縣城內敵人得到情報,立刻派偽連隊的三、五、八中隊及聯隊手槍隊500餘人攜迫擊炮18門,輕機槍9挺,直撲前大章。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八路軍,在王先臣司令員的親自指揮下,迅速對援敵進行包圍,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戰鬥進行了約一個小時後,就把敵人全部逼進大呂村,而後展開白刃巷戰,戰鬥進行得極為激烈。12時半,殲收400餘人,結結戰鬥。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王先臣司令員親率分區恃務連打掃戰場,搜捕漏網之敵。當他走進大呂村街中心路南一大門時,聽到院子裡有動靜,便搶先用腳輕輕踢開半邊大門扇,突遭龜縮在院子暗處殘敵槍擊,連中數彈,血流如注,當場犧牲。我分區特務連立即衝進院子,用機槍把十一、二名偽軍全部擊斃。王先臣司令員把最後的鮮血灑在了趙縣的土地上,年僅30歲。

走完長征路的冀中六分區王先臣司令員,打掃戰場遭敵槍擊血灑趙縣

抗戰勝利後,為了表彰王先臣的卓著功勳和高尚品德,1945年11月冀中六分區地委、軍區和辛集市黨政軍民一萬餘人在駐地辛集市為其舉行追悼大會。1947年為王先臣司令員修建了烈士墓、烈士亭。后王先臣墓遷入華北烈士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