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非遗美食”宣威火腿价值与文化

宣威火腿的起源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一个手握雄兵的大将从一个叫可渡的地方进入了云南地界,高原上的风把明朝军队的旗帜扯得呼呼作响,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时光再往前推一千年,在明朝军队驻足张望的同一个地方,另一个更著名的军事家在云南曲靖“三军会盟”、“七擒孟获”南征回朝的时候,也同样在这里驻足。传说北盘江滔滔江水切断了蜀军的去路,前方探路回来的哨兵回报说:前方可渡。于是,“可渡”就成了这个古时重要的交通驿站的名称。所不同的是,诸葛亮所部已经在蛮夷之地历尽艰辛,凯旋班师,蜀地在望。而傅友德大军则从这里开始了平定南蛮的第一步。这个战功赫赫的镇南大将军进入云南后,所向披靡,零散盘踞在蛮地的土司政权望风归降。而后,明朝大军马不停蹄地到了入滇第一重镇,为了“宣播朝廷威德”,傅友德马鞭一挥,将这个重镇设为“宣威关”。这就是“宣威”的由来。有了“可渡”,有了“宣威”,就有了“宣威火腿”,有了后来的“饮和食德”。在讲述宣威火腿的历史之前,这是一段避不开的历史。假如说宣威火腿的历史是几百年来宣威地方史的缩影,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非遗美食”宣威火腿价值与文化

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非遗美食”宣威火腿价值与文化

发展历史与文化积淀

宣威火腿百年声誉,难以细数,概而观之: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1923年,在广东举办的全国地方名特产品赛会上获优质奖章,孙中山先生为其亲笔题词“饮和食德”,使宣威火腿更是声名鹊起,为更多的人所接纳和熟知;2005年,“宣威火腿”获国家商标局批准并注册,成为云南省第二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荣登中国驰名商标榜单;2010年,宣威火腿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字牌”宣威火腿入围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名录(零售、食品类)。作为一种食品,宣威火腿在百年时间里先后获得各项殊荣40余项,其成就显著,值得赞誉,也为宣威火腿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非遗美食”宣威火腿价值与文化

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非遗美食”宣威火腿价值与文化

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非遗美食”宣威火腿价值与文化

先后荣膺六块金字招牌

“宣威火腿地理证明商标、

中国驰名商标、

中华老字号、

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华火腿名乡”。

必须说到的一个人卓琳

她的父亲浦钟杰,字在廷,是名扬天下的云南“火腿大王”,支持过蔡锷的护国运动,支持过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从宣威到延安、从浦琼英到卓琳,年轻的学生成长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者。在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她遇到了终生伴侣邓小平。共同的革命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相守一生。

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非遗美食”宣威火腿价值与文化

它是特定地域——宣威的产物,

宣威火腿的生产离开了宣威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水土、品种等综合因素就会失去了原来的本味。近1000年的发展史,300年的成名史,宣威火腿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创业、亲情、美食、革命……与之不可分离的这些文化元素,使宣威火腿具有了文化内蕴。这是一支有文化的火腿,还是一支爱国的红色的红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