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棕熊從房頂進入塔爾瑪鄉牧民家裡,並且一呆三天,翻箱倒櫃,吃青稞,喝酥油,牧民不敢回家。”

在西藏自治區申扎縣所在的地區,這樣的“熊出沒”事件屢屢發生,牧民們為此哭笑不得,只能求助當地的林業野保員們。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當地物種:藏棕熊。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01

裝備拉風、使命光榮

夢想成為一名光榮的野保員

“一輛摩托車、一本記錄本、一架望遠鏡、一袋乾糧、幾件修車工具……”在寒風凜冽的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扎縣區域,這是野保員們出門的必要裝備。在益美君看來,這套裝備的確很拉風啊!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野保員:多吉江參。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色林錯在藏語中意為“微光映復的魔鬼湖”,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北部的藏北羌塘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行政上隸屬於西藏那曲地區申扎、尼瑪、班戈等6縣,總面積18936.3平方公里。

這裡是野保員們的第二個家,被他們守護的黑頸鶴、藏羚羊、雪豹、斑頭雁等野生動物,都是他們心心牽掛的孩子。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當地物種:黑頸鶴。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西藏地區自然保護區野保員隊伍最早組建於1997年,剛開始是半志願性質的,政府只發巡護用油補貼。如今,每名野保員每月有了600元的固定工資。

2009年起,西藏那曲市申扎縣林業局正式掛牌成立,當時僅8名野保員。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申扎縣林業局辦公樓全景。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在當地的牧民們看來,能成為一名野保員,是一件很光榮的、甚至是積德的大好事,所以每年,基本符合條件的牧民都爭著搶著給鄉里打報告,申請當野保員。

但是想當上野保員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野保員的一般選擇身體健康的男性,要會騎摩托車,有初中以上的文憑,會寫藏文,還要看平時的人品,同時也要結合定點扶貧的政策,優先照顧到貧困家庭。

目前,西藏那曲市申扎縣已經有42名野保員了。他們以鄉為單位,採用輪班的方式守護著這片色林措黑頸鶴保護區,每位野保員的巡護土地約50平方公里。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02

草原上的“野生動物消防員”

“巡護和記錄”是野保員的最主要工作內容。每次巡護時,他們都會把印有“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保員”字樣的紅袖標醒目地套在胳膊上,這是身份的象徵。

巡護的時間並不固定,平常每個月巡護3次左右。但由於巡護的區域很廣,他們往往需要清晨四五點便出發,夜裡就只能搭起帳篷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野外過夜。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野保員:多吉江參在野外解決他的午飯。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遇到特殊時期,就需要每天24小時巡護。這些特殊時期一般指的是野生動物的繁衍時期,比如每到藏羚羊進入繁殖期,他們常常睡在野外日夜看護,以便隨時驅趕野狼、野狗,記錄新生藏羚羊的數量。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當地物種:藏羚羊。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野保員們一般會按照固定的線路進行巡護,日復一日,對於保護區裡的野生動物,他們已經如數家珍,所以很容易辨認並做好各種野生動物的詳細記錄。

“藏羚羊最好辨認了,有角的就是公的,母的不長角的。”在上次遇到藏羚羊的地方,野保員多吉江參再次遇到了一群藏羚羊,他拿出記錄本,詳細記錄下遇到藏羚羊的時間、地點、數量、巡邏人與動物的距離、方向等內容。並且他還可以通過藏羚羊的體型、角的長度及粗壯程度判斷年齡,準確度幾近100%。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野保員:白馬丹增正在做巡護記錄 圖源:那曲廣播電視臺

這些日常的記錄對於掌握當地野生動物資源的本底情況和種群變化情況有著重要的意義。

科學的數據分析有助於瞭解野生動物種群結構和變化,為制定科學的野生動物管理策略,保護瀕危動物、防控疫情等方面都可以提供科學的參考。

2009年以來,申扎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開始對野保員上報的監測數據進行整理,每一季度進行一次數據錄入,一年進行一次結果統計,三至五年將進行一次結果分析。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當地物種:旱獺。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除了巡護和記錄,野保員們還負責監察盜獵行為、為村民們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甚至還充當著“野生動物消防隊員”的工作。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很多野生動物具有強烈的攻擊性,野狼、棕熊、雪豹等等,它們有的時候會在牧民的生活區覓食,這種情況一旦被發現,就會第一時間呼叫野保員前來協助處理。和野生猛獸打交道十分危險,因此在情況危急的前提下,他們可以申請獵殺,但一般大家都選擇儘量驅逐。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2015年元月,三隻雪豹潛入牧民家羊圈,吸了六七十隻羊的血,一隻逃走後另兩隻被牧民制服。在放雪豹時,當時的野保員塔青被咬傷。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如果這些猛獸給牧民們造成財產損失,比如家禽被叼走等等,也需要野保員到現場拍照認證,幫助牧民上報以獲得財產補償。

野保員的工作十分重要,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野生動物的保護和記錄工作,西藏自治區曾多次邀請WCS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專家對野保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野生動物本底數據錄入、疫源疫病數據監測等內容。

在當地野保員以及多方保護力量的長期努力下,如今這片保護區內,野生生物的數量在逐年增加。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當地物種:藏狐。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為例,有數據表明,從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申扎縣某鄉,藉助紅外相機清晰地“捕捉”到14個雪豹家庭/個體,其中20只成體/亞成體,5只一齡幼崽。經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在3000多平方公里的測算範圍內,每百平方公里分佈著3.04只雪豹。這表示在申扎縣內,雪豹的分佈密度已經超過我國的高密度水平線。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當地物種:雪豹。圖源:西藏林業信息網

03

藏北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家

也是牧民們的家

11月30日,2018年野生動植物衛士行動暨第六屆野生動植物衛士獎頒獎活動在北京圓滿舉行。

在頒獎典禮的現場,為了感謝野保員們為藏北的雪豹和其他野生動植物保護作出了持續努力和貢獻,西藏林業那曲市申扎縣馬躍鄉野保員集體,被授予“先鋒衛士獎”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西藏那曲市申扎縣馬躍鄉野保員集體成員

閱讀|喂狼崽、趕棕熊、戰盜獵者,這群生猛的藏北漢子……

▲西藏那曲市申扎縣林業局局長格列加才(左五)作為代表上臺領獎

活動結束後,我們採訪了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林業局局長格列加才,在他的講解下,我們簡要了解了當地野生生態保護的措施,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問答

Q&A

專訪格列加才

Q:為了支持野保員制度,都有哪些具體措施呢?

格列加才:其實野保員的主要工作是針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我們不僅為野保員配備了摩托車、照相機、望遠鏡等專業設備,還在適當的距離建立了供野保員休息的“野保站”,並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

Q:下一階段的野保計劃是什麼?

格列加才:下一階段,我們希望主要以宣傳為主,在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保員們每天的巡邏範圍很廣,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動物,如果能在巡邏的同時,把這些畫面拍攝下來,就是第一手的資料信息。我們也期待把這些最前線的畫面製成宣傳片,到各個村落進行播放,

讓村民們更加熟悉這些動物,讓他們更加了解保護這些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我們現在正在著手準備對野保員們進行專業的攝像培訓,讓他們能夠拍攝更加專業的畫面,比如紅外相機的放置和使用,他們已經非常熟悉了。

Q:當地的野生生物保護,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格列加才:最難的是生態保護和牧民生活衝突的協調問題。因為很多牧民世代生活在保護區內,他們的生活和保護野生動物的需求會有一定的矛盾。比如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現在已經不允許修路了,但這就會有些影響牧民們的出行;比如雪豹、野狼等猛獸會攻擊牧民們的家畜,這些損失會由政府來補償;諸如此類,還會有通電、通訊等問題,這些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只能不斷協調兩方的尋求,尋找一個平衡點,但往往這個平衡點是很難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