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從此人間無大俠

剛聽聞李詠離開的消息,又看到香港媒體報道,我們的小說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鏞)在香港養和醫院因病辭世,享年94歲,心中實在是悲痛。

金庸去世,從此人間無大俠

斯人高壽,駕鶴西去,總是早晚的事,其實早就有想過這一天的到來。就好像一個從小陪伴你長大的朋友,突然遠去,再也不回來。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心理卻難以接受!

有多少人是從小看著金庸的小說長大的,《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鹿鼎記》、《笑傲江湖》……每一部作品都讓人熱淚盈眶。

小時候讀金庸,眼裡是刀光劍影絕世秘籍,幻想自己成為他故事裡大俠,劫富濟貧威震四方;長大了讀金庸,更愛他故事裡的情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大浪淘金,狹義不死"。

金庸去世,從此人間無大俠

雖然老人家不在了,但是卻留給我們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一段段刻苦銘心的感情,教會了我們武林中的肝膽俠義。

金庸的作品曾被譽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他用一支筆,在很多人心裡,種下了一個武俠夢。

他從不寫自傳,心事深藏,嘴上總是說著"無論如何不敢當""我不是寫得最好的"。

金庸去世,從此人間無大俠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一門五進士,叔侄兩翰林",書香門第為他濃厚的文學底蘊提供了保證。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而他本人曾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39年,金庸與同學共同編寫了《獻給投考初中者》的指導書,暢銷內地,而這本書開啟了他的寫作生涯。 金庸的一生一共有16部作品之多,為中國的文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他作品的發行量,有說1億的,有說2億的,加上之前海量的盜版,已經無法統計。

只舉幾個不甚著名的單行本的例子,而且統計只截止到1990年,算是冰山一角:

《倚天屠龍記》,89萬冊,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

《射鵰英雄傳》,70萬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書劍恩仇錄》,69.8萬冊,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

《飛孤外傳》,62萬冊,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俠客行》,45萬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

數據:易圖強《新中國暢銷書歷史嬗變及其與時代變遷關係研究》

就算是1億冊,在整個人類的圖書銷售史上,也是一個傳奇。

金庸的小說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全球華人共同的精神,他的離世令網友們紛紛感到可惜。在此感謝由衷金庸老先生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作品,願金庸老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