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改革開放”被正式確定為基本國策,中國商界自此開啟了跨世紀的四代創業潮。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也成為創業者“四十不惑”的最佳註腳。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第一代創業潮(1979—1989年):草根上梁山

第一代企業家,是被時代“逼”出來的。《鄧小平文選》中曾寫道,“中國社會實際上從1958年開始到1978年二十年時間內,長期處於停滯和徘徊狀態,國家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並沒有得到多大的發展和提高。”因此,社會產生了大量的閒散人員、知識青年、農村專業戶等,城鎮中大量勞動人口的就業安置成為當時最大的社會問題,返城知青、待業青年和勞改犯成了“無處安放的社會邊緣人”。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個體戶”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1979年2月,國務院發佈報告稱,允許“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此後,萬科王石、聯想柳傳志、華為任正非、海爾張瑞敏、紅塔褚時健等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借改革開放的時代紅利,在中國廣袤大地上星火燎原了一把。

回看第一代創業潮:開放了機遇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40年前,草根開始有了創業意識,個體戶盛極一時,“萬元戶”成為標榜身份的黃金名片;

40年後,草根善於獨立作戰,直播、網紅、自媒體……只要有網,哪裡都是他們的工作臺。如今草根創業,一個手機,一個人,足矣。

第二代創業潮(1992—1997年):公務員下海淘金

第二代企業家,是被時代“勾”出來的。個體經濟的持續火熱,讓不少體制內的國企員工和公務員選擇下海淘金,圓自己的發財夢。潘石屹放棄石油部管道局的工作,拿著80塊錢南下廣東;馮侖放棄國家體改委下屬研究所幹部的職位,創建萬通集團做房地產買賣;俞敏洪辭去北大老師的崗位,創辦新東方學校;王傳福放棄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工作,創立比亞迪……效仿之人越來越多,讓“下海潮”越發火熱。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回看第二代創業潮:開放了體制

40年前,計劃經濟轉變為個體經濟,一份體制內工作不再是最吃香的“鐵飯碗”,普通群眾無法再安逸於計劃經濟帶來的牢靠保障,下海創業成為他們改善生活品質的一種手段;

40年後,個體經濟擴展為市場經濟,“鐵飯碗”不再是畢業生的首選,80%的海歸精英、應屆畢業生和三高人群都會先選擇創業,財務自由是他們的目標,而非體制內的安穩。“鐵飯碗”逐漸淪為三四線城市女性群體相親的名片。

第三代創業潮(1997-2000年):互聯網元年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第三代企業家,是被時代“揪”出來的。

1997年,麻省理工大學博士生張朝陽回國創建愛特信公司,次年推出新產品,名為搜狐;26歲的丁磊創辦免費郵箱系統,名為網易;軟件工程師王志東的四通利方剛獲得第一筆風投,次年收購北美網站華淵資訊,名為新浪。張朝陽、丁磊和王志東被稱為“網絡三劍客”,搜狐、網易和新浪三足鼎立也開啟了互聯網盛世。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1998年,劉強東拿著1.2萬積蓄在中關村創業,售賣刻錄機和光碟,起名“京東多媒體”;如今京東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81、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中排名第四。

1998年11月,馬化騰創立騰訊,從默默無名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第二、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排名第五,亞洲第二市值的超級寡頭。

1999年3月,馬雲與其18羅漢團隊湊齊50萬後創立阿里巴巴,如今阿里巴巴市值亞洲第一,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排名第一,在《財富》雜誌評選的“2018年‘改變世界’的企業榜單”中名列第五;

2000年,馳騁華爾街和硅谷的李彥宏,在北大資源賓館的兩間出租房裡創建了百度公司,如今百度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中排名第三。

“中國製造”開始以全新的姿態榮耀登場。

回看第三代創業潮:開放了技術

40年前,老百姓撥號上網、mp3聽歌、翻蓋手機通話、低分辨率數碼相機拍照、“大腦袋”臺式機玩掃雷、寫信聊天、騎自行車出行;

40年後,煎餅果子鋪都提供wifi上網來吸引顧客,手機拍照像素前置2400萬、後置4000萬,平板電腦隨身攜帶,微信的語音視頻聊天全球通用,滴滴出行一鍵搞定,AI人工智能可以及人所不能及,多家企業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取得成果……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互聯網顛覆一切”所言非虛。從電子商務到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生態鏈,互聯網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讓人們跳出地域和空間的桎梏,不再僅圍繞眼前的狹隘視野,而是考慮未來五年、十年期望能夠實現什麼。被互聯網重塑的中國,也讓其他國家重新審視這個一直被低估的神秘大國。

第四代創業潮(2014年至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第四代企業家,是被時代“攆”出來的。2014年9月,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因此被視作中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創客空間、創業基地、孵化中心等借勢而起,學生創業、農民創業、官員創業、高管創業、海歸創業……每天誕生的公司超過4000家,中國第四代創業儼然成為全民總動員。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2014年,也是屬於VC(風險投資)的黃金十年。這一年,VC/PE機構受到“國九條”力捧,中概股掀起高潮,京東、阿里先後上市,15家企業赴美IPO上市,募資金額達到304億美元,創下新紀錄。可以說,2014年的VC/PE(風險投資)根本停不下來。

回看第四代創業潮:開放了資本

從2014年第四代創業潮開始,不論年齡、資歷、階層,只要你有想法和執行力,資本就會主動找上你,除了資本扶持,還有配套的導師和團隊為創業者出謀劃策。創業者不再疲於奔走找資金,而是資本導師主動上陣。

40年的改革,都開放了啥

改革開放,是國家的轉折點,也是創業者的人生拐點。原本“不安分”的小性子,因為改革開放的時代契機,變成“敢為天下先”的戰鬥因子。創業很難,但也很“燃”。改革開放,讓創業者的躁動有了安身之所。融投世界相信,如果時間能夠倒流,他們依然會選擇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