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福利不能平白被“羊毛黨”薅了去

文丨圳論評論員 趙強

為吸引用戶,很多電商、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會不定期發放小額優惠券,但近日某電商平臺統計,其實70%到80%的優惠券都落入了“羊毛黨”的口袋,而沒有被真正想購物的人領走。“羊毛黨”為何屢屢得手?顯然不是因為勤奮,問題出在惡意註冊賬號和養號上。

消費福利不能平白被“羊毛黨”薅了去

“羊毛黨”薅的是電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羊毛”,卻也實實在在損害了真正購物者的利益,在他們嗟嘆手氣不如人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的消費福利是被人半路劫走。看似每個人損失不大,但積少成多,對於職業“羊毛黨”來說,甚至可以說是集腋成裘——月入過萬如過江之鯽,年入過百萬者也不乏其人。對應地,“羊毛黨”的收入,其實就是電商、互聯網金融平臺等補貼發放者的損失,更可怕的是“羊毛黨”越來越有抱團成夥的趨勢,黑客、卡商、刷客,捆綁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消費福利不能平白被“羊毛黨”薅了去

凡有補貼處,必有“羊毛黨”。“羊毛黨”所作所為,已經不是生活中常見的“愛佔小便宜”。“羊毛黨”不僅劫掠了正常消費者的應得讓利,還讓商家的營銷意圖落空,蒙受了不白損失。眼下,更有從電商平臺,逐漸滲透到訂餐、打車、洗衣、美容、汽車、電影票等各類生活、消費領域,肆無忌憚地爭搶互聯網公司給真實用戶的補貼。“羊毛黨”已成網絡公害。“羊毛黨”的“業務對象”不斷拓展,“業務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網絡攻擊、網絡詐騙等活動都有所涉及。“羊毛黨”本質上就是“網絡黑手黨”,必須嚴厲打擊,還網絡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

打蛇要打七寸,打擊“羊毛黨”首先要解析其之所以屢屢得手的成因。如新聞中所言,“羊毛黨”不斷得逞,問題出在惡意註冊賬號和養號上。惡意註冊是指不以正常使用為目的,違反國家規定和平臺註冊規則,利用多種途徑取得的手機卡號等作為註冊資料,使用虛假的或非法取得的身份信息,突破互聯網安全防護措施,以手動方式批量註冊網絡賬號的行為。而養號,則是為防止被封禁和提升賬號牟利價格,突破互聯網安全策略,模擬正常使用的賬號形態,保持賬號的正常存續和使用的行為。阻斷這兩種行為的關鍵,就是要落實手機號實名制,同時還需採取強化公民個人信息的多維保護、增強識別惡意賬號的安全保護等措施,加大惡意註冊和養號黑產的技術門檻與成本,才能從源頭治理“羊毛黨”。

顯然,打擊網絡世界的“羊毛黨”像現實世界裡掃黑除惡那樣,多管齊下、多方共治才能見成效。而“羊毛黨”的行為,惡劣的更涉嫌詐騙、非法獲取公民身份信息、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危害網絡安全等多項違法犯罪。對於逾越法律紅線的,司法機關必須及時介入、嚴抓狠打,才能懲前毖後彰顯法律威嚴。

消費福利不能平白被“羊毛黨”薅了去

此外,“羊毛黨”之所以氾濫,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互聯網企業動輒以“燒錢”的方式吸引顧客有關。相關的商家也應當有所反思,怎樣才能更加巧妙、高明地增強自身競爭力,不要只想著儘快做大企業,還要想著做久做強企業,才能避免因為自己的急功近利被“羊毛黨”薅了羊毛、吸了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