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的培育,蝌蚪各階段的變化

蝌蚪各間段的變化

剛孵出的小蝌蚪全長3-6毫米,鼻也位於頭前端,眼後有分枝外鰓三對,頭部有馬蹄形吸盤,口位於吸盤下方,卵黃襄很大,用於供給養料,則孵出的蝌蚪能做短期游泳,休息時靠吸盤吸住附著物,所以池中要投一定量的水草,樹根等作為蝌蚪的附著物。

剛孵出的蝌蚪3-5天內不吃東西,靠卵黃襄提供營養。五天後隨著卵黃襄消失,右外鰓退化,右邊鰓孔被皮質鰓蓋封閉,再過一天,左外鰓也退化,也為皮質鰓蓋所封閉,但在左側留下一小噴水孔,此孔一直延續到前肢伸出後才閉塞,孵化後25-30天左右,後肢開始伸出,並逐漸延長,能分清股、脛、跗、趾、蹼,隨著後肢的長大,前肢開始伸出(大約在孵化後60-70天左右),尾部開始收縮被身體吸收,此時蝌蚪不攝食,靠吸收尾部來供給營養。

在尾部吸收的同時,口裂逐漸加深,鼓膜形成,口裂延長到鼓膜下方,舌也成長髮達,內鰓退化,代之以肺呼吸,腸管縮短,與食肉性相適應。此時蝌蚪不能長期潛入水中,需要露出水面呼吸、登陸覓食,應池中放些木板或溥泡沫板,使之有登陸場所。最終尾部完全消失,各器官發育完善,變態完成。


蝌蚪的培育,蝌蚪各階段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