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盛宴之後一地雞毛,共享單車如何度過寒冬

11月30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摩拜單車運營區域從六環路縮小至五環路,運營區域在縮小,讓原先購買年卡和季卡的用戶很頭痛。

運營範圍縮小,用戶停車後發現原本可以停車的地方,變成了非運營區域,會被扣除5元調度管理費。

雖然摩拜對此回應稱,可以聯繫在線客服進行處理,但不難看出,摩拜也是在想方設法降低運營成本,熬過這個寒冬。

資本盛宴之後一地雞毛,共享單車如何度過寒冬

冬天來了,共享單車市場又迎來了自己的艱難時刻。去年小鳴酷騎小藍等一系列共享單車創企集體倒閉的悽慘局面,大家都還沒忘記。押金擠兌、供應商討債,想來還心有餘悸。

成為包袱的摩拜,戰略收縮是重點

在摩拜還未賣身美團時,曾在實控人李斌的操作下,與嘀嗒神州等廠商合作上線了網約車業務。

另一方面,摩拜還在試探電動助力車業務,但受限於電動車市場監管政策,一直難以大範圍推行。再加上還在初期的共享汽車業務,在監管和重資產的雙壓力下,都難以獲得資本市場認可。

在李斌和騰訊的主導下,將一直燒錢不下難以長久維持的摩拜,打包給了在資產運營上頗有心得的美團。希望美團能切除腫瘤,補上缺口。

摩拜的發展也完全遵循了美團的業務協同規劃,新的電動助力車業務不再是獨立開發,而是選擇跟日本松下合作,摩拜只提供智能鎖技術方案,松下則負責電動助力車的設計製造運營。摩拜自家的共享助力車業務,至今還未有明確大規模投入市場的決策。

變身輕資產,孤注一擲廣告,ofo靜待收場

正被業界關注何時破產的ofo動作最多。當其他家都在試行免押金策略時,ofo反倒將新註冊用戶的押金提高到199、299,而ofo隨後推出免押金服務的前提是必須購買95元禮包或直接預存95元。

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上,ofo也做了大量節流措施。裁撤大量非核心業務部門,收縮團隊以減少開支。最近,ofo又從嚴重空置的豪華辦公樓撤出,租住中關村丹稜街小面積辦公空間。

甚至在城市單車運維團隊上,也在大規模收縮片區。進入冬季,北京街道上的ofo單車已經肉眼可見的大幅減少。此前ofo還被爆出整體裁撤線下運維團隊。

資本盛宴之後一地雞毛,共享單車如何度過寒冬

11月20日,有網友發佈消息稱:“ofo鄭州公司人去樓空”。並上傳了相關視頻,引發大量ofo用戶的關注。

第二天,ofo對媒體稱,鄭州公司因租約到期,辦公室搬到其他地方辦公,新的辦公地址位於農業路與天明路交叉口附近,回應網上傳聞ofo鄭州分公司倒閉的消息。

雖然ofo做出了回應,但難掩其發展遇到困境的問題。

這個冬天,為了活下去,ofo真的很拼。

11月23日,ofo今日在App裡發佈通知稱,ofo 99元押金用戶一鍵升級成為PPmoney的新用戶後,可實現永久免押金騎行。

PPmoney是一家P2P借貸服務商,主打企業貸款融資服務,廣州萬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產品,100%持股。公司成立於2012年。

雖然有硬漢張豐毅做代言,但把用戶的押金交給P2P公司管理,風險明顯是提高而不是降低了。說是“升級”為PPmoney的新用戶,其實是變相把用戶的信息給賣了。

ofo給出的“視聽風暴”全國獨播的刊例報價是175萬/天,折扣價為75萬,宣稱曝光量1500萬;合作方式有三種:全國投放、定向區域投放、三分之一輪播。為提高效率和降低廣告成本,“視聽風暴”可選擇單獨或多個城市投放,按照城市價格執行,如北京、上海單個城市投放是10萬元/天,如果三分之一輪播即3萬元。

另外,ofo小黃車的公眾號也可以投放軟文,最低報價48萬一條。合作方案中提到,目前該公眾號的粉絲數為2500萬。

為了提高廣告效果拉到更多用戶,ofo必須提高APP打開率,為此逆勢重新推出廉價周卡月卡服務。還在APP里加入“天使的蛋生”積分禮包功能,引導用戶更高頻的打開APP。

ofo還在盯著單車車體廣告這塊大蛋糕,只是在各地交管部門不鬆口的背景下,ofo想獲得突破還有很大難度。說不定冬天來了,ofo把單車圈禁在路邊,然後用定製AR功能來實現廣告夢,也能吃上一口蛋糕。

激進派哈囉,眾人吹捧還是實力派?

曾經摩拜ofo打頭,小藍酷騎小鳴等一眾企業分列二線梯隊,哈囉進入市場晚,上手先鋪杭州、寧波、福州、廈門、天津這些二線城市,一開始連第三梯隊都進不了。但是共享單車亂戰到了中場準備,哈囉卻進入了第一陣營。

當然,這離不開阿里出錢出資源扶持。合併永安行、接入芝麻信用、關鍵時刻上60億人民幣的扶持,都是強大的助力。

哈囉能被各方投資人看中的核心優勢,在於其能在業界普遍不看好的三四線城市紮根,並在弱競爭的環境下持續提高資本運營效率、拉高營收水準,給投資人帶來打通商業模式的希望。

哈囉也不負眾望,成為第一個大面積嘗試共享電助力車的企業,還集齊了網約車服務。

但哈囉是否有實力接下如此複雜的業務,還是未知數。畢竟李斌這些複雜操作,更像是打開阿里大門的敲門磚。

哈囉對外宣稱:每天每輛哈羅單車的運維折舊成本在9毛錢,而相應的營收則達到了1塊,順利實現盈利。

但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你依然難以見到哈囉。而在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環境如此低落的背景下,哈囉也被頻頻質疑數據造假。

在共享單車業務還沒有眉目的情況下,強勢進軍共享電動助力車、網約車、共享汽車等出行市場,全方位開火背後緊密順應阿里對出行市場佈局。

當然,當下新能源汽車生態正在快步發展,共享汽車網約車充電網絡都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一部分。哈囉單車現在進行全方位佈局,即便大部分業務在未來都會失敗,至少在運營網絡、線下佔位上能獲得優勢地位。

所以無論是真是假,哈囉單車已經被捧了起來,就連軟銀也要來嘗一嘗這個香餑餑。

結語

現在共享單車市場很亂,有人質疑它存在的必要性,有人想吹起一個更大的出行風口,但現實是它面臨著難熬的寒冬。

共享單車為共享電動助力車提供了完善的產品迭代和供應鏈系統,共享電動助力車又幫新能源汽車實踐了最核心的換電服務,共享汽車又幫助新能源汽車快速推廣走入市場,並推動了路網同步迭代升級,為進入自動駕駛時代做好了充足準備。

這樣一環套一環,一個接一個的無窮風口,支撐得起資本市場持續燒錢。

但粗放式的共享單車燒錢競爭,就已經拖垮了進擊未來的第一步。整個市場不得不進入中場休息,等待投資人們造出新的信心。

舉著新能源汽車名頭的共享出行生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造勢。只是在戰略收縮的背景下,如何揹負重資產加速度擴張,成為一個僵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