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轉跌為升,存儲產業是否已度過“寒冬”?

眾所周知存儲芯片已經成為全球珍貴的戰略資源,隨著雲計算、人工智能對數據運算能力提出越來越嚴苛的要求,DRAM與NAND的存儲能力正在成為瓶頸,開發新一代存儲芯片將成為全球各大存儲廠商角力焦點。

存儲芯片意義重大

現如今,存儲芯片的地位日漸提升成為了全球性的珍貴戰略資源,而我國由於IT業起步較晚,並且核心技術和製造工藝不夠發達,在以前基本上與芯片市場無緣。

在這裡也簡單介紹一下存儲芯片的定義,存儲芯片,是嵌入式系統芯片的概念在存儲行業的具體應用。

因此,無論是系統芯片還是存儲芯片,都是通過在單一芯片中嵌入軟件,實現多功能和高性能,以及對多種協議、多種硬件和不同應用的支持。

存儲芯片可分為易失性存儲器和非易失性存儲器,目前主流的存儲器是DRAM與NAND Flash,兩者佔存儲器市場的九成以上。

價格轉跌為升,存儲產業是否已度過“寒冬”?

從DAS、NAS、SAN到虛擬數據中心、雲計算,都需要大量的存儲芯片來作為基礎保存海量數據。

同時,存儲芯片能夠快速實現把各項存儲功能都整合到一個單一芯片上,保證優化後系統的高性能,此優勢將會使存儲芯片逐步被視為在線存儲、近線存儲和異地容災的理想技術平臺。

帶有各種處理器內核的SoC以及集成更多處理能力的FPGA產品將在越來越多的嵌入式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於動態變遷的存儲市場,藉助FPGA來實施嵌入式解決方案,可以定製實現其系統處理能力、外圍電路和存儲接口,並快速提高核心競爭力。

FPGA在設計靈活性上也具有很大優勢,通常被稱為"軟核處理器-硬件加速器"的FPGA將大幅提升系統性能。

通過FPGA實現的存儲芯片架構將會通過產品研發能力的提高,引發中高端存儲競爭格局的改變。但是想要分上這麼一杯羹,就必須先打破壟斷。

三星以近5成市佔雄霸DRAM市場

在DRAM業中,壟斷現象則更為突出。相比於3D NAND市場的六大供應商,DRAM產業卻僅僅只有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供應商可供選擇。

同時,這三家廠商也是3D NAND的六大供應商之一,三星自然不需要我多說,這是一家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的跨國大集團,撐起了韓國GDP的半邊天。

SK海力士雖然不如三星這樣家大業大,但其背後站著SK集團,SK海力士也可以說是有著豪門背景。

於1978年成立的美光並沒有什麼豪門背景,可以說是泥腿子的出身,不過美光是美國的科技企業,其背景也不可小覷。

可以說,這三家供應商不論是自身實力還是背景都是十分的驚人的,在沒有新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整個DRAM市場可以說都在他們的掌控之內。

價格轉跌為升,存儲產業是否已度過“寒冬”?

前幾年內存的瘋狂漲價,可以說是讓國內所有需要用到存儲芯片的廠商難受無比,由於內存芯片國內基本無法生產,導致市場價格難以控制,國外廠商瘋狂漲價,極大的影響到了產業鏈。

據悉,2019年7-9月全球半導體記憶體的DRAM市場,預估南韓三星電子將以47% 的市佔拿下第一。

過去在2018年Q4,三星電子在全球DRAM市場的市佔,在相隔18季後,首度跌落40%以下,而SK海力士則以32%的市佔率緊追在後。然而到了2019年Q1,三星電子再度拉回41%,同年Q2也增加到43%。而到了Q3,預估將成長至47%。

在另一方面,SK海力士在2019 年Q1的市佔表現為30%,到了Q2退後到28%,預估Q3也將持續下滑至27%。

而去年在全球DRAM市場攀升到第三名的美國美光,則預估其全球市佔在2019年Q3將滑落至22%。

根據三星電子的財測,今年Q3的DRAM營收將達76.45億美元,只有去年同期的6成水準。然而自去年Q3開始就不斷走衰的營收表現,也可望在這一季重新回到正成長。有南韓的證券分析師也認為,三星電子的獲利將出現改善。

另外在Q3的NAND快閃記憶體市佔方面,預估三星電子將以39%的成績守住王座,接著是東芝的19%,還有SK海力士的10%。

DRAM產業整體回溫

研調機構指出,下半年DRAM需求端庫存回升至較健康水位,加上部分業者第三季提前備貨,帶動DRAM供應商出貨量大增,推升DRAM總產值成長4%,終結連3季下滑態勢。

DRAM因市場供過於求,今年遭逢逆風,所幸近期出現止穩跡象,相關個股包括創見、宜鼎、宇瞻、品安等11月來股價漲幅雙位數,另有包括威剛、群聯、旺宏、南亞科等漲幅也在1.71%以上。

據調查顯示,2019年下半年DRAM需求端庫存已回到較健康水位,加上部分業者為避免日後可能加徵關稅,在第三季提前備貨,帶動DRAM供應商第三季銷售位元出貨量大增,推升DRAM總產值成長4%,結束連3季下滑。展望第四季,儘管第三季基期已高,三大DRAM原廠仍預期在伺服器及手機需求的帶動下,出貨量有望維持成長。

價格轉跌為升,存儲產業是否已度過“寒冬”?

相關專業人士也表示,DRAM三大廠擴產相對節制,製程往1Ynm、1Znm轉進之位元成長趨緩,中國廠商技術尚未成熟,短期內供給不致於大幅增加。需求方面,手機新機搭載量記憶體成長,PC出貨量下半年優於上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穩定,預計第四季記憶體報價持穩。

價格轉跌為升,存儲產業是否已度過“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