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厲害的地主階級,曾國藩屢敗屢戰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歷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咸豐二年(1852),因喪母回家鄉守孝。此時,太平軍聲勢已大,清政府為此調動大批軍隊進行圍追堵截,同時飭令各地舉辦團練,曾國藩奉命幫辦湖南團練。1853年1月,曾國藩前往長沙就任幫辦湖南團練大臣一職,開始了他創立湘軍的生涯。

曾國藩擯除清朝八旗、綠營的舊制陋習,仿明朝戚繼光之營制,招募山鄉農民,編練成一支新型的武裝──湘軍。

最厲害的地主階級,曾國藩屢敗屢戰

咸豐三年(1853)六月,太平軍進攻南昌,率楚軍馳援南昌的安徽巡撫江忠源請求曾國藩增援。曾國藩與湖南巡撫駱秉章商議後,派湘軍將領羅澤南領兵3000前往。第一次與太平軍對壘,湘軍損失慘重。這使曾國藩認識到太平軍遠非一般流寇可比,要戰勝太平軍,必須有足夠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裝備。因此,曾國藩請求清政府讓他編練更多的湘軍,同時提出在陸軍之外再建立一支水軍。咸豐三年(1853)秋天,編練水軍的計劃得到咸豐皇帝的批准,湘軍規模改為編練水、陸軍各5000人。咸豐四年(1854)初,湘軍練成水、陸師1.7萬人,會師湘潭。

咸豐四年(1854)初,曾國藩撰檄文聲討太平天國,誓師出戰,向西徵的太平軍進攻,結果被太平軍大敗於嶽州、靖港。曾國藩痛不欲生,投水自殺,被左右救起。

隨後,曾國藩重整旗鼓,率湘軍在湘潭一戰中獲得勝利,開始轉入反攻。接著湘軍北上攻陷嶽州,並於同年秋攻佔武昌、漢陽。咸豐五年(1855)初,曾國藩率水師進攻九江、湖口。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率部來援。曾國藩把大部分陸軍屯紮在九江之南,把水師移在鄱陽湖的湖口附近。曾國藩水師獲得小勝,焚燬了太平軍幾十條船隻,乘勝追擊太平軍,進入鄱陽湖。沒料到這是石達開的誘敵之計,小船進了湖,大船被太平軍的船攔截在狹窄的湖口轉動不靈,進退不得。12天以後,湘軍水師的大船遭遇太平軍攻擊,數十艘被毀。曾國藩率殘部退至九江以西的官牌夾,其座船被太平軍圍困。曾國藩第二次投水自殺,被隨從撈起,只得退守南昌。

其間,曾國藩上奏皇帝彙報戰況,本擬稱自己“屢戰屢敗”,幕僚建議改為“屢敗屢戰”。次序一顛倒,境界大不一樣。

最厲害的地主階級,曾國藩屢敗屢戰

咸豐八年(1858),曾國藩奉命辦理浙江軍務。這時太平天國傑出的軍事家石達開已出走進入福建,清廷命令曾國藩增援福建;後來石達開進入湖南,圍攻寶慶,清廷又命令曾國藩援助湖南。曾國藩堅持先解決洪秀全部的主張,率兵攻克景德鎮後進軍安徽,圍攻安慶。咸豐十年(1860),清廷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曾國藩從此取得軍政大權。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為解安慶之圍,由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各率一路人馬西進。英王陳玉成克黃州,進逼武昌;忠王李秀成攻克景德鎮,斷了曾國藩駐地祁門(今屬安徽)的糧道。曾國藩決定進攻徽州,以解決糧食問題。走到休寧,被李秀成包圍,湘軍八個營被擊潰。曾國藩寫好遺囑,又一次準備自殺。但好友左宗棠及時來援,曾國藩又轉危為安。

咸豐十一年(1861)秋,曾國藩督促其弟曾國荃率軍攻克安慶。第二年,曾國藩以安慶為大本營,命其弟曾國荃部順江東下,命左宗棠部從江西攻浙江,命李鴻章部從上海攻蘇南,以實現對天京的戰略包圍。同治三年(1864),湘軍攻破天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