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樊军民很火。

他不是娱乐明星,也不是网红,只是个琢玉的新疆汉子。

我千里迢迢到乌鲁木齐跟他聊了一个下午,倒不是因为想在他这个“火把”旁边取取暖。与他相识十多年,许久未见,就想看看他面容沧桑了多少,玉雕艺术又进步了多少。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樊军民

很多年以前, 我拉着行李箱到新疆做生意, 那时见到樊军民, 他脸上总挂着憨态可掬的笑容, 今天这份笑容, 多了些真诚的狡黠, 我想那应是阅历与思索的痕迹。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樊军民的烟瘾比我大,我们俩一根接一根聊得也过瘾。当然我知道他酒量也优于我,所以聪明的避其锋芒,聊完就走,顺便带走他许多真知灼见。

我想了很久,怎样去写樊军民,或者说以我的理解把他再一次介绍给大家。他现在是一个很有厚度的人,不是指他肚子厚,是指他玉雕创作的思维与探索。

我认为自己,不敢说善于思考,但可以说是个乐于思考的人。在玉雕圈行走这么多年,亲身参与了玉雕创作的发展与变化,很多作品从传统到创新,我静观无数。

有的玉作栖息在传统的“舒适地”里,不温不火。有些则高举“创变”的大旗,嘶吼颠覆。其实细看下来,更多的“新”与“变”,只是工艺和形式上的改观,缺少主旨表达的透彻。

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专注有思想的玉雕。有形式而缺思维的创新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太大意义。

在这一点上,樊军民想的很明白。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羽人》 玉雕作者 樊军民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水至清有鱼》 玉雕作者 樊军民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问道》 玉雕作者 樊军民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不知春光早》 玉雕作者 樊军民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天口吞》 玉雕作者 樊军民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大风壶》 玉雕作者 樊军民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先有思想的指向,再有形式的突破。

不是复制“师父教的”和“市场好卖的”传统,也不是盲目的刻意跟风突变。而是在表达与工艺之间取得平衡,创作一件完整的,可以让观者思考解读的玉雕作品。

这很难,好在樊军民有个雅号叫“樊有才”,而且很努力,如今他很火,因为他一直在为心中那团创作之火添柴。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其实做玉经年,我深有体会,生意和创意往往难两全。有思想的玉雕需要心有灵犀的回应和认同,需要坚守,也需要等待。

用樊军民的话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

玉雕之人,会在生存与创作之间徘徊,会在平淡念俗与阳春白雪之间权衡,可以享受雅俗共赏,也不畏惧曲高和寡。我觉的这是对待璞玉的态度,也是玉石雕刻应该有的心思。

总比只盘算着“切一刀,多少钱”,而后雕刻千篇一律,满潭死水的强。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当代玉雕和艺术这个大概念之间,有距离也有差别,但是没有障碍。是相通的,也是互为影响促进的。其实艺术这个词,有时聊起来难免大而空,璞玉是一个让艺术落地的美好载体。

樊军民在这条“玉艺之路”上行走着,走的整个人比以前清瘦了许多。这不能说是为玉消得人憔悴,太伤感。只是这份投入,我也在自己的每一个失眠之夜感同身受。

很高兴,我们都在路上。

最后还得说一句,樊军民的玉雕作品打磨的真好。

玉在当代,艺在千秋 樊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