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的撩哥後果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人們最喜歡的戲劇曲目之一,其中的《十八相送片段》,更是婦孺皆知。從十八相送的整個事件來看,祝英臺一直在撩“梁哥哥”,撩完的後果卻不盡人意。

祝英臺的撩哥後果

梁祝同窗三年

 梁山伯和祝英臺本是一對同窗好友,不同得是祝英臺是祝家千金小姐女扮男裝,平民子弟梁山伯不知情(三年在一處不知情,看來也是一個木納之人)。三年同窗有了感情,二者不同得是梁對祝是兄弟之情,祝對梁是男女之情。一起三年,那一日就要分道揚鑣,各奔東西了。總有些離愁別緒。於是就有了經典的《十八相送》。看整個相送劇情,祝英臺有點象《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精靈古怪,梁山伯卻沒有郭靖的好福氣。

  剛準備下山就聽到喜鵲在叫——祝英臺的撩哥從此處開始:“門前喜鵲對打對,向你梁兄報喜來”,心裡想表白就在今日。

祝英臺的撩哥後果

十八相送片斷


他們走著走著,先是看到一個樵夫,祝英臺提示山伯:“他為何人把柴打?你為哪個送下山?”山伯老老實實回答:“他為妻子打柴打,我為你賢弟送下山”一撩未果。祝英臺接著撩,他們走著走看到一對大白鵝,祝英臺忽地童心大發,進入童話世界,對山伯說你看人家那鵝“雄在前面走,雌的在後面叫哥哥”說的山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看到一口井,好奇的去照一照,祝英臺暗示山伯:“你看那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木納的山伯更不清楚這鬼機靈說的是啥話?等到了一座觀音廟,乾脆拉山伯來拜堂,山伯覺得這兄弟找不著北了,在那裡胡言亂語。看山伯這個木頭疙瘩,祝英臺開脆開門見山的給山伯介紹家裡的小九妹,也就是她自己。約在七巧在祝家莊上會面……。

人生若如初見,如果婚姻愛情都停在初見,那人生就沒有諸多悲劇。

我一直質疑祝英臺的父親祝員外——既然那麼嚴格的家教,在那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環境裡,為什麼會允許一個姑娘家家的到大老遠的山那邊去學習,一個大家閨秀在一群小夥子堆裡,不怕出事?

祝英臺可能那時候得荷爾蒙分泌相當旺盛,瞅著小帥哥梁山伯很是不錯。沒有想自傢什麼情況,也沒有想在當時沒有父母之命,媒說之言是不可能成事的。主動去撩人家小哥,才招惹得人家一根筋小哥梁山伯害了相思,魂不守舍 。完了你又告訴人家說我家父親已經把我許給馬文才了,我也沒辦法…… 你這不是玩人嗎?更嚴重一些,不是害人嗎?

梁山伯是被動的,羞澀的,甚至是木納的,古時一個好男人的標準可能就是要木納些,不解風情些,倘若油嘴滑舌,可能就被認為流氓了吧!梁山伯在一喜一悲之間強烈的落差中,鬱悶而死,祝英臺要承擔重要責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你撩人家小哥梁山伯時,就應考慮到雙方的家庭地位懸殊,你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再說梁山伯,小戶人家家裡嬌養出來的娃兒,沒經歷什麼大風大浪,為了個兒女情長的事,連命都輕易丟了,終不是成大器的人。想想父母養育不易,來人世界走一趟不易,不愛惜生命,不管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可取的。只要生命在,都有翻轉的機會。

   看一本書上很牛的一句話:“只要我活著,我就有本事重新站起來”,倘梁山伯活著,一定把這句話送給他。

 宋人餘靖說:“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我們眾生大多都反其道而行,輕許諾,輕信他人,最後卻指責“故人心易變”!

祝英臺的撩哥後果

梁祝化蝶的傳說

梁山伯死了,因為不能和祝英臺在一起而一病不起,一命嗚呼。這個放在現實中也是很有可能的,祝英臺該嫁人嫁人該幹嘛幹嘛。可能在內心有點小傷心,有點小難過,若干年後,一切的一切最終成了一盤下酒菜。有些不平的人,平空杜撰出來兩隻蝴蝶的故事,以安慰梁山伯在天之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