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場大火的博物館在技術的幫助下浴火重生

今年9月,位於里約熱內盧的巴西國家博物館被一場大火燒燬,所有藏品恐已被燒燬。幸運的是前幾年巴西國家博物館與谷歌的藝術與文化團隊進行了合作,對博物館的藏品進行數字化處理。經歷大火後地獄般的歲月,

巴西國家博物館在谷歌技術的幫助下於近日重新開放了博物館的大門,雖然是使用街景圖像和數字展覽的虛擬形式。

經歷一場大火的博物館在技術的幫助下浴火重生

原本巴西博物館和谷歌計劃在意外大火發生之前就提供虛擬博物館在線參觀。但因為種種原因推遲了。雖然虛擬博物館會讓真實體驗大打折扣,難以通過文物感受歷史的厚重感。但好在3D掃描,高分辨率攝影以及虛擬現實等技術把具有歷史價值的物品提供某種形式的保護。

經歷一場大火的博物館在技術的幫助下浴火重生

在火災中丟失的自然歷史展品不得不讓人惋惜,最重要的藏品有在美洲發現的恐龍化石和最古老的人類骨骼、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一具從未開棺的人類木乃伊等。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數字化了大約1500件物品,技術讓博物館的藏品在大火中重生,但還有許多珍貴的藏品可能永遠離我們遠去了。

經歷一場大火的博物館在技術的幫助下浴火重生

幸運的是,技術保存下了這些文化瑰寶。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得以將人類文明的腳步記錄下來,一塊小小的U盤就能存儲上千萬本書,存儲的成本被極大的降低。技術讓我們可以不再經歷文夕大火、焚書坑儒、經典流失導致文物損失的惋惜之情。這是人類進步之光,

正是有了這些技術,人類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窺見宇宙的奧秘。從甲骨文到造紙術,從印刷術到軟盤,從硬盤到U盤,傳播文字、傳播知識的成本和存儲代價越來越低,這是技術對人類最大的回饋。當然,文物之所以成為文物,是因為它能營造歷史穿越時空到你面前的真實感,而技術要做到這一點可能還言之過早。

巴西花了200多年建立的自然科學與人類學的記憶,在6小時內化為灰燼。這樣的悲劇,希望永遠不要再發生了。


這裡是極客瞭望臺,如果你喜歡本文的話,點贊加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